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曝气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存在曝气设计不科学,曝气量、曝气时间及影响半径等参数设计不合理,与其他技术的耦合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先对曝气削减水体常见污染物的效果进行文献研究,明确曝气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有效性。其次,对影响曝气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底部微气泡曝气在效果及能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与污染物去除率三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能耗和效果,曝停比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等结论。最后对曝气与其他技术的耦合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以期为曝气技术治理黑臭水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水利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迎接这一机遇和挑战,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水利专业人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以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以"宽口径、厚基础"为目标,探索一套新的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大水文"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常州市藻港西支河为一条非封闭性黑臭河道,采用深层微孔层流曝气、微生物强化降解和生态浮岛为主的生物—生态复合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对连续5个月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总磷、总氮、氨氮的浓度均显著下降,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Ⅳ类;COD浓度降幅达70%;河道底泥厚度削减50%,底泥中的总氮、氨氮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部分检测点浓度降幅为50%。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生态浮岛亦兼顾到城市河道的景观需求。  相似文献   
4.
浮标是洪水测流和紧急情况下测流的重要工具,在江河测流上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浮标测流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存在安全性差、精度较低、人为因素影响过大等缺点。针对该缺点,对浮标和浮标测流原理进行了改进,应用声波脉冲测速技术,引入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对测流数据进行计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浮标测流的安全性和精度,理论和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总结前辈们的研究,并以具体的工程实例,从理论、试验方法和分析测试手段等方面,综合概括我国同位素水文地质学近二十余年取得的发展和成就。同时放眼于国际,指出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及所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工科专业应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不足、形式单一、有效时间短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理论探讨,以期推进实习教学改革,提高实习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一些老旧城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污水收集处理率不高及污水直排进入河道的现象,由此形成的河道黑臭问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城市整体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为解决河道黑臭问题,基于河道天然生态系统及其演变,衍生出河道人工生态系统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在温州乐清某未完全截污河道上进行工程实践——在河道内构建人工生态系统。第三方检测机构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半年后,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Ⅳ类,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将基于海洋表面温度的多极耦合中长期预报方法引入黄河上游地区,构建了基于海温的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入库径流中长期预报模型,找到了与该地区径流相关度较高的影响因子.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显著降低了预报误差(2018年4—6月预报误差由-21%降至-2.5%),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新技术引入的有效性和预报效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潘红忠  王丹  白钰 《人民珠江》2021,42(1):13-19
任何一个流域的降水都是全球大气与水循环的一部分,大气中的水分大部分来自海水蒸发,水气量的多少与海洋表面温度直接相关,海洋表面温度是水循环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水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分降落在某个流域并形成径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增长径流预报的预见期,海温与径流的遥相关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  相似文献   
10.
朱烨  李杰  潘红忠 《人民长江》2019,50(1):79-83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逐渐显现。为更好地研究上游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对调水前后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基于黄家港、皇庄、仙桃站1990~2016年流量数据,分别计算了调水前后上述3个河段流量特征值的变化,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进行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调水后,各种历时的年平均流量和丰枯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流量在2014年由于调水发生突变;调水后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集中度相对变化幅度变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有明显影响,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