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接枝极性官能团的聚丙烯为增容剂,在保持一定拉伸比的条件下,与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挤出。通过改变增容剂的用量,控制PET在PP中的形态结构。当增容剂含量为3%时,PET以纤维状分散在基体PP中,达到了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结合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性能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低成本、高性能、多品种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品表面质量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热塑性聚合物共混物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意义,总结了如原位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及成型工艺对分散相“原位”成纤及其性能的影响,重点叙述了相容性对材料力学性能及拉伸、剪切作用对分散相原位成纤的影响.并提出了,磁场作用促进共混体系中分散相聚合物分子链取向及与流场协同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PP/PET共混体系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热处理对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体系结晶、熔融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对共混体系进行热处理,可有效改善材料的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最大增幅分别可达13%和33%。PP/PET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增加在于体系中聚合物结晶结构的完善、结晶度的提高以及热应力的消除,其中,PP的结晶度变化较大,由处理前的37.1%增加到处理后的52.1%。  相似文献   
5.
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高品质清洁液体燃料和绿色能源,基于多种生产路线的燃料乙醇制备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燃料乙醇的生产路线进行综述,重点讨论各个路线的生产工艺、最新研究进展、产业化应用等情况。在多种燃料乙醇生产技术路线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对未来燃料乙醇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以工业尾气为原料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熔体包覆法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熔体包覆模头制得长纤维增强聚丙烯粒料(LFG),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的含量、玻璃纤维的含量及长度等对长纤维增强聚丙烯(LGF/PP)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注塑和压缩模塑两种成型工艺,比较纤维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LGF/PP的力学性能随着MPP和GF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单螺杆挤出机挤出过程对纤维的损伤注塑过程更为严重。同时,由两者试样的断面扫描电镜图(SEM)可以得出,试样中纤维的浸渍和分散达到良好的效果。当MPP含量为8%左右,GF含量为30%~40%,LFG长度为12 mm,采用注塑成型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LGF/PP制品。  相似文献   
7.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浸渍技术与成型工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概述了国内外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的主要浸渍技术(包括:溶液浸渍、粉体浸渍、熔体浸渍等)与成型工艺(传统的注射成型、模压成型,挤出成型以及在线混炼模压及注塑成型等);对LFT和GMT进行了比较,分析了LFT优势;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处理,LFT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已与GMT不相上下,由于优异的成型加工性能及相对低廉的成本,LFT必将在汽车、建材等领域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电缆故障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机械损伤、绝缘受潮、绝缘老化变质等,其故障表现形态有电缆导电线芯断线,电缆单相接地、相间短路等,电缆导电线芯断线一般均为电缆受到机械外力挤压、拉伸等造成,故障点比较明显,故障处理也相对简单。电缆单相接地、相间短路等故障则大部分是由于电缆绝缘性能下降造成的,其故障发生一般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一旦发生故障,故障查找相对比较困难,故障处理也比较麻烦。在运行过程中若对电力电缆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可及时发现电缆缺陷,减少事故的发生。下面结合多年来对电力电缆进行电气性能试验的有关结果及现场实际经验,就煤矿在用电力电缆预防性试验的有关方法及注意事项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