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8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相反转法制备水性醇酸树脂乳液,探究搅拌速度、加水速度、乳化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乳液制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加量 5%,200#溶剂油加量为 3%,搅拌速度 4 000~ 6 000 r/min,加水速度 90~120 mL/h,乳化温度 50~60 ℃,KOH加量为 0.5%时所制备的乳液粒径 D90≤ 307 nm,乳液稳定性,涂膜各项性能均达到相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乙烯焦油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改性制备针状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烯焦油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制备针状焦,利用红外、核磁共振分析、偏光显微镜、表观黏度分析和热膨胀系数等手段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中生成了较多的烷基结构(主要是-CH2-结构)。烷基氢含量从0.2315增加到0.3233。中间相沥青中烷基含量可以决定针状焦热膨胀系数和定向排列。烷基的增加可以使焦具有高度定向排列的光学结构,热膨胀系数从接近普通石油焦的3.2×10-6 /℃降低到优质商品针状焦的0.3×10-6 /℃。由于烷基的增加,中间相沥青从触变性变为非触变性,体系缓慢增长的黏度有利于中间相长和定向排列,并且在固化阶段产生的足量气体促进了分子的针形排列。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二氯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在自制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中间体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再经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目的产物行了1HNMR、IR 表征。经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了硅氢加成和醇解反应的最佳条件:在1-十二烯进料速度5mL/min、n(甲基二氯硅烷)∶n(1-十二烯)=1.1∶1、m(铂催化剂)∶m(甲基二氯硅烷)=1.5×10﹣4∶1、反应温度110℃条件下反应20min,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的收率可达92.5%,β-加成产物的选择性为100%;在中间体进料速度1mL/min、甲醇蒸气流量1500 mL/min、反应温度85℃条件下,目的产物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经分离提纯后的质量分数为97%,收率可达90.5%。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测定反应液中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Hypersil C18(150 mm×4.6 mm i.d)型色谱柱,以V(甲醇):V(水)=50∶50作为流动相(用氨水调节流动相的p H为7.0~8.0);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0.9 m L/min.结果表明,待测物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良好,两种物质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47~0.426 g·L-1和0.059~0.273 g·L-1,检出限分别在1.23×10-3g·L-1和0.78×10-3g·L-1,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8.20%~101.03%和98.78%~99.76%,测定结果的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5%和0.63%.  相似文献   
5.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单独炭化及其与乙烯焦油共炭化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的组成对炭化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只有调制出合适的原料,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易于有序堆积的片状芳核结构,进而生成无缺陷的晶体结构。乙烯焦油和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混合,可起到共炭化的协同效应。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与乙烯焦油以质量比1∶1混合,在3.5MPa、400~420℃下炭化17~20h,可得到广域流线型结构的中间相沥青,进而可制备出针状焦。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外乳化法制备的醇酸树脂乳液出现闪锈,本研究用三乙胺中和醇酸树脂酯化反应中残余的羧基,通过相反转法制备乳液。考察不同pH值下乳液的综合性能,比较不同pH值下乳液的粒径。实验结果表明,乳液pH在6.5~8之间时,其稳定性、闪锈等情况的综合性能较好,且贮存过程中不发生水解。在乳液制备过程中可加入三乙胺提高乳液pH来防止在喷涂过程中出现闪锈,提高乳液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7.
煤系中间相成形过程中的共熔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焦油沥青甲苯可溶物(TS)和废聚苯乙烯(WPS)共炭化生成的中间相沥青,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可溶性中间相的质量分数从10%提高到52%,光学结构从中间相体积分数65%的粗镶嵌结构改善为:100%的广域融并体;表观黏度分析显示添加WPS后,中间相沥青从触变性变为非触变性.红外和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共炭化过程中发生烷基化反应,出现较多的α亚甲基结构.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在添加WPS后使芳香平面分子取向排列变好.结果表明:共炭化过程中,烷基结构的增多是共熔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结合制备高弹性GA。首先使用绿色还原剂VC使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水热凝胶化,通过调控还原过程利用冰晶成型和生长控制GA内部孔径大小以及无水乙醇梯度置换溶剂减小常压干燥过程中溶剂蒸发时毛细管力对GA的影响,防止其内部骨架坍塌导致体积过度收缩。然后通过SEM、Raman、XRD、XPS、BET、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方法对GA进行表征分析和压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常压干燥制备的GA具有低密度、高比表和多孔结构以及较强的压缩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考察链转移剂十二硫醇用量、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交联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交联反应对乳胶膜热稳定性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硫醇用量为0.2%的条件下,能有效阻止NMA在室温下的交联反应;提高乳胶膜热处理温度与延长热处理时间都可以提高乳胶膜交联度;交联反应可以显著提高乳胶膜的热稳定性,降低乳胶膜的吸水增重;体系加入MAA可以进一步提高体系交联度,在120℃时最高可增加13%。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出“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5%(以全部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核层与壳层的理论玻璃化温度(Tg)分别为-10 ℃和30 ℃,核层交联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和壳层交联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的用量分别为3%和2%时,乳液的稳定性和成膜性较好。对比未加交联单体的均相粒子结构,核壳结构聚合物的最大热粘温度提高90 ℃,吸水率降低10.8%,热分解温度(质量损失5%)提高38 ℃,缓解了水墨涂层的高温回粘问题,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