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3篇
矿业工程   8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硫酸和氧化亚铁硫杆菌(At.f.)浸出低品位磷矿过程中初始pH值和底物成分对磷的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1.50~3.50时,硫酸和At.f.都能有效提高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且当pH值为2.00、培养底物为混合矿时,At.f.浸出磷矿中磷的浸出率最大,达到9.50%.  相似文献   
2.
促进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讨论了几种促进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物生产的途径,如添加诱导子、前体饲喂、两相法培养、培养基条件的调控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代谢产物合成抑制剂等,以期对解决实际生产中产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探究复合菌的解磷作用。将4株解磷菌,假单胞菌LA、棘孢木霉LZ1、巨大芽孢杆菌EC3、沙雷氏菌LX1进行了组合,筛选出解磷效果最佳的复合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及复合菌组合方式等因素对复合菌解磷效果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条件。研究表明复合菌LA+EC3解磷效果最好,可溶磷质量浓度达到397.86 mg/L;蔗糖和硫酸铵分别为复合菌LA+EC3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先单菌培养再组合的方式解磷效果更好;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最优条件为:复合菌接种量10%、蔗糖质量浓度10 g/L、硫酸铵质量浓度0.5 g/L、初始pH 5。结果表明,复合菌的解磷效果并不都优于单菌株,不同复合菌组合方式、初始接种量、初始pH、碳源和氮源对复合菌解磷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表雄酮是一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中间体。以雄烯二酮(雄甾-4-烯-3,17-二酮)为原料,经3-羰基烯酯化反应、17-羰基缩酮保护反应,再经碱性水解,不经后处理而直接用钯碳还原,集水解还原于一锅,最后在醇的酸溶液中进行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表雄酮。通过熔点、~1HNMR、~(13)CNMR、IR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优化了烯酯化反应中除水剂乙酰氯加入量、雄烯二酮与醋酸酐物质的量比、温度以及缩酮保护反应中除水剂原甲酸三甲酯的加入次数。通过改进,目标化合物表雄酮总产率为51.0%(以雄烯二酮计)。此路线各步反应产率较高、后处理简单、原料价格便宜、所用试剂毒性小,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细菌和真菌分解低品位磷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和曲霉对低品位磷矿粉的分解作用. 结果表明,3种菌株均显著促进了磷矿粉中磷的浸出,磷的浸出率最高可达7%,其中曲霉的解磷能力远强于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进一步证实了真菌的解磷能力强于细菌. 磷矿粉用量越低,磷的浸出率越高. 随培养时间增加,磷的浸出率逐渐升高,但培养到15 d后磷的浸出几乎达到饱和. 另外,碳源浓度为3%时,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而碳源浓度为2%时曲霉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达到最高,浓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磷的浸出.  相似文献   
6.
以卡拉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氯化钾、硼酸和氯化钙作为固定剂,将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cdithiobacillus thiooixidans,A.t)包埋制备成固定化小球。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方法制备的A.t小球在硫磺粉存在下对低品位磷矿粉中磷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A.t能明显提高磷的浸出率,促进培养液pH降低。3种固定方法中,以海藻酸钠固定化浸出效果最好,培养第10d海藻酸钠固定A.t小球对磷矿粉中磷的浸出率是游离A.t浸出率的1.21倍。海藻酸钠固定化A.t浸出磷矿粉中磷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w/v),氯化钙质量分数2%(w/v),固定时间4h,包埋粒径1mm。  相似文献   
7.
采用CO2碳化法制备了微米级球霰石型食品级碳酸钙,探讨了碳化温度、Ca2+浓度、混合气中CO2浓度等制备工艺参数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探讨了氨水用量、碳化时间对碳酸钙产率的影响,并采用FT-IR、XRD和SEM对制备的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升高、混合气中CO2浓度降低,制备的碳酸钙晶型由球霰石型转变为方解石型;Ca2+浓度增加,制备的碳酸钙颗粒尺寸增大,碳化时间增加,产率先增加后减小。最佳制备条件为碳化温度20℃,Ca2+浓度0.3 mol/L,混合气中CO2浓度30%,[氨水]/2[Ca2+]摩尔比为1.1,碳化时间为24 min,制备的微米级球霰石型碳酸钙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79μm,产率>99%,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GB1898-2007轻质碳酸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富集、分离纯化培养,从矿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可分解钾矿的细菌JX-5,以提取矿物中的难效钾,进而解决土壤中可溶性钾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JX-5菌株被鉴定为巨大芽胞杆菌,革兰氏呈阴性.探讨了培养温度、时间及转速、初始pH值、矿粉浓度及粒度、接种量和硫酸铵浓度对JX-5菌株解钾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巨大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了不同磷矿粉用量、培养时间以及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对细菌培养液中的磷浸出率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株菌种均显著提高了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达到3.3%,且多粘芽孢杆菌的溶磷能力比巨大芽孢杆菌稍强.随着磷矿粉用量增加,磷的浸出率显著降低,pH值逐渐升高,但当磷矿粉用量超过10 g/L后,pH值稳定在一定水平.培养时间越长,磷的浸出率越高,到培养的第15 d达到最高值,此后不再明显升高.另外,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在3%时磷的浸出率最高,质量分数过高或过低均抑制了磷的浸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和侧扫声纳探测资料对青岛崂山头海域侵蚀沟及海底滑坡的形态、成因进行分析讨论。全覆盖的多波束测深反映了侵蚀沟的形态特征,为分析侵蚀沟及滑坡的成因提供了依据。崂山头海底滑坡是由潮流冲蚀等外动力引起的平移滑坡。侧扫声纳清晰地反映了滑坡边界和滑塌挤压波纹,表明滑坡刚发生不久,还未被冲蚀。浅地层剖面呈现较完整的滑坡形态和结构特征,可识别出滑动体、滑动剪切面和拖曳层理等滑坡要素。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的多波束测深仪、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仪等声学设备对探测海底滑坡、分析其成因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