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钴铈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铈不同比例的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并考察其催化氧化对甲酚(PMP)选择制取对羟基苯甲醛(PHB)的性能。结果表明,以nco/nce=1的Co、Ce复合氧化物在250℃焙烧时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可使用PHB的选择性达86.0%,应用DTA-TG、TEM、XRD等手段考察氧化物催化剂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及焙烧温度对粒子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下恒温焙烧2h,可得到非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钙钛矿型立方相SrTiO3超细微粒,探讨了成胶温度,配体,溶剂以及干凝胶热处理条件对生成SrTiO3微粒粒度,均匀性及比表面积的影响,用TGA-DTA,IR,TEM,XRD,XPS,BET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SrTiO3超细微粒的形成机制,结构及形貌和甲烷氧化偶联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SrTiO3超细微粒对于甲烷低温(~650℃)氧化偶联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固相反应法制备的大粒子SrTiO3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Hammett指示剂、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和微反测试等方法,考察了负载型Nb2O5催化剂表面酸性特征和对异丁烯(IB)异丁醛(IBA)缩合生成2,5-二甲基-2,4-己二烯(DMHD)反应(称为Prins缩合)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活性与催化剂表面酸性特征有关。在Nb2O5/γ-Al2O3表面,只有当Nb2O5负载量超过一定量后才形成可检测的B酸位,并对IB/IBA缩合生成DMHD的反应才有明显的催化活性。随着Nb2O5负载量增加.Nb2O5 γ-Al2O3。表面B酸位数增加且强度增强,催化剂的活性和产物的选择性增加;当Nb2O5负载量超过分散布容量后,因表面形成较强的B酸位而导致DMHD选择性降低。将TiO2引入Nb2O5/γ-Al2O3,使催化剂表面B酸位数增加.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而将ZrO2引入Nb2O5/γ-Al2O3,则导致催化剂表面B酸位数大幅度减少,从而显著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表面B酸位是IB/IBA缩合生成DMHD的反应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4.
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氧吸附--程序升温脱附(O-TPD)研究了柠檬酸热分解法制备的钙钛矿型SrxTiO3-δ(x=0.9,1.0,1.1)催化剂组成、结构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钙钛矿型SrxTiO3-δ催化剂随着Sr/Ti比的增加,催化剂的氧空位增多,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含量增大,吸附氧脱附温度升高,与其C2选择性相关联。认为表面吸附态氧物种为OCM反应主要活性氧物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负载方法制备出Nb2O5/γ-Al2O3和Nb2O5-TiO2/γ-Al2O3,分别用0.05MH2SO4和1.5M CH3COOK溶液对其进行改性,使用Hammett指示剂法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对催化剂表面酸性特征进行表征,异丁烯(IB)和异丁醛(IBA)缩合生成2,5-二甲基-2,4-己二烯(DMHD)在这些催化剂上转化效率和产物的选择性的评价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结合作者前期对该缩合反应的研究成果,提出了IB与IBA生成DMHD固体酸催化的可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环己醇脱氢ZnO/CaCO_3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反应评价、XRD、EDAX和TPR等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ZnO/CaCO_3催化剂结构与环己醇脱氢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ZnO分散度是影响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活性大小为共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TPR考察结果表明,ZnO-CaCO_3两相界面间存在键合作用,且键合程度与ZnO分散度有关。共沉淀法制备的ZnO/CaCO_3催化剂ZnO分散最为均匀,故表现出优良的抗烧结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La3+/S-TiO2纳米光催化剂,通过XRD、BET、XPS、UV-Vi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溶液为光催化降解反应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光催化剂的活性,探讨了低量La3+掺杂对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S改性TiO2后明显提高了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La3+掺杂S-TiO2后,进一步提高了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La3+的最佳掺杂量(相对于TiO2的质量分数)为0.369%;La3+/S-TiO2(ω(La3+)=0.369%)为纳米光催化剂时,甲基橙的脱色率达到92.4%(光照120min);XRD和BET分析表明,低量La3+掺杂抑制了TiO2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阻碍了TiO2晶粒的生长,提高了TiO2的比表面积;XPS分析表明,S、La3+掺杂可以导致粉体的表面羟基含量增加,掺杂S以S6+形式置换TiO2晶格中的Ti4+;UV-Vis分析表明,光催化剂La3+/S-TiO2比纯TiO2具有较强的紫外光吸收性能.与纯TiO2相比,La3+掺杂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氧化活性的提高应归因于La3+掺杂增加了表面羟基含量,增大了比表...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法制备钴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性能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沉淀法和球磨法制备了钴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其对对甲酚液相氧化选择得到对羟基苯甲醛的催化性能用XRD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磨法制备的Co/Ce=1的钴铈复合物活性和比活性最高,收醛选择性达81.8%,具有工业应用前景。共沉淀法制备的钴铈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改善,证实了氢氧化物为非活性物相,而氧化物物相对液相碱助反应体系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将除尘净化后的四氟化硅气体直接通入含适量的表面活性剂的去离子水中,同时快速搅拌,水解后得到二氧化硅浆体,干燥得到产物白炭黑,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的部分性能接近气体法白炭黑,同时消除了磷肥厂副产四氟化硅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掺杂SrTiO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氧吸附—程序升温脱附(O2-TPD)研究了柠檬酸热分解法制备的钙钛矿型催化剂的组成、结构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钙钛矿型SrTi0.9M0.1O3-δ(M=Mg,Al,Zr)的B位掺杂离子的价态越低,脱附温度越高,这与催化剂对生成C2产物的选择性相关联;钙钛矿型SrTi1-x,MgαO3-δ的B位Mg^2 掺杂量越多,催化剂中的氧空位越多,脱附温度升高。当B位Mg^2 掺杂量x≤0.1时,催化剂的甲烷转化率和C2选择性明显增加,当x≥0.1时又明显下降。认为低价离子掺杂所产生氧空位为氧分子的活化提供了活性位,表面吸附态氧物种为OCM反应主要活性氧物种,较高温度脱附的吸附氧有利于甲烷氧化偶联C2选择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