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6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早期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测量方法,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早期内部相对湿度(IRH)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没有养护条件下,不同龄期下混凝土IRH下降均随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水分扩散对IRH的影响随水灰比的减小而减小,白干燥则相反。早期IRH的下降尤为明显。水养护28天条件下,混凝土IRH的下降有明显缓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上海地区小砌块住宅外墙温差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并从墙体构造、材料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温差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蒋正武  高文斌  杨巧  李晨  任强 《建筑材料学报》2023,26(11):1143-1150
从全球碳中和与可持续混凝土发展角度阐述了低碳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及全生命周期的减碳与碳汇核心技术理念.从原材料、混凝土设计、制备、施工、服役及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了低碳混凝土的三大技术途径——直接减碳、间接减碳及碳汇技术,并分析了每个技术途径下的具体减碳技术路线.综述了混凝土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和准则,阐释了混凝土碳排放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提出了低碳混凝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开发新型胶凝材料以及碳汇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斜剪切与劈裂抗拉试验方法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普通混凝土(NC)的黏结性能,分析了UHPC关键组分、不同界面处理方法、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及不同种类界面剂等因素对UHPC-NC黏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处理表面,钢丝刷毛、表面切槽和表面凿毛三种界面处理方法分别对C30(C50)基体混凝土与UHPC间的剪切黏结强度提升了32.9%(42.3%)、45.4%(6.5%)、12.8%(15.3%);使用净浆、膨胀剂净浆涂刷黏结界面相较于未处理表面分别对C30 (C50)基体混凝土间的剪切黏结强度提高了10.8%(32.3%)和6.8%(14%),抗拉黏结强度提升规律基本一致,而使用环氧树脂和丁苯净浆作为界面剂会降低UHPC-NC的黏结性能;相比较素UHPC,掺入钢纤维和膨胀剂分别对C30(C50)基体与UHPC间的剪切黏结强度提升了16.4%(32%)和6.8%(11.1%),而掺入PVA纤维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程用混凝土的多目标性能(工作性能、抗裂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需求,提出了一种客观权重赋予-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水胶比、砂率、胶凝材料总量、矿物掺和料用量和粉煤灰-矿粉质量比等因素对C50混凝土工作性能、抗裂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利用客观权重赋予技术确定了各项性能的客观权重,实现了C50高抗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佳配合比,并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客观权重赋予-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可实现基于多目标性能需求的C50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在一定试验条件下,C50高抗裂高性能混凝土最佳配合比参数为:水胶比0.30,砂率35%,胶凝材料总量420kg/m~3,矿物掺和料用量30%,粉煤灰与矿粉质量比2∶1.经验证,该配合比的混凝土满足多目标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6.
以MgCl_2溶液作为电解质,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Mg(OH)_2晶体.研究了电流密度、MgCl_2浓度、沉积时间等因素对沉积产物生长速率、结晶度、微观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均不影响沉积产物(Mg(OH)_2)的物相组成;电流密度的增大加快了Mg(OH)_2的生长速率,但同时降低了Mg(OH)_2晶体的结晶度,增大了产物中的孔隙率与大孔体积;MgCl_2浓度对Mg(OH)_2结晶度及晶体颗粒大小的影响较小,存在使Mg(OH)_2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的最佳MgCl_2浓度;Mg(OH)_2质量随沉积时间增加呈线性增长,生长速率基本维持恒定.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地铁运营产生的杂散电流对混凝土结构造成腐蚀损伤,制备出28d电阻率大于3kΩ/m且抗压强度大于120 MPa的地铁工程用高阻抗超高性能混凝土(HI-UHPC),通过交流阻抗谱揭示了不同因素对HI-UHPC交流阻抗性能的影响,最终提出了适用于HI-UHPC的等效电路模型。结果表明:钢纤维和PVA乳胶粉的掺入可显著提高HI-UHPC的抗压强度。普通水泥基材料的高频弧在水化10 h时出现,HI-UHPC的高频弧则在水化1 h时出现。钢纤维会使HI-UHPC内部形成钢纤维搭接而成的导电通道,增加自由电子转移的可能并降低基体体积电阻。PVA乳胶粉在HI-UHPC内部会形成基体-PVA乳胶粉膜界面并改变孔结构,减少其内部的有效导电路径,最终提高HI-UHPC的阻抗。HI-UHPC的等效电路模型由连通导电路径、不连通导电路径以及绝缘路径组成。随着龄期的增长,水化产物和聚合物膜逐渐形成,基体内自由水被消耗,孔隙结构逐渐致密,导致孔隙中载流子的传输通道被阻断,使得连通导电通道的电阻和非连通导电通道的电阻逐渐变大,而非连通导电通道的电容和绝缘导电基体的电容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膨润土及其掺量对3D打印砂浆可打印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流动度评价砂浆的可挤出性,并以高度保留率和贯入阻力评价其可堆叠性。此外,采用动态、静态剪切测试浆体的流变行为,从流变学角度分析膨润土对砂浆可打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打印砂浆流动度与净浆的塑性黏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动态屈服应力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高度保留率则与静态屈服应力存在良好的指数关系。一方面,膨润土增大了浆体的塑性黏度与动态屈服应力,从而导致砂浆的可挤出性能降低。另一方面,膨润土提高了浆体静态屈服应力和结构重建速率,从而提高砂浆的可堆叠性能。因此,适宜掺量的膨润土可使砂浆保持良好可挤出性,且改善砂浆的可堆叠性。当膨润土掺量2%时,打印试件顶底宽度比为0.96。  相似文献   
9.
超低温冻融循环对砂浆性能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基材料超低温下的性能与其常温及低温下有很大差异。测量了不同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相对动弹模量、相对质量损失率和含水率,研究了水融过程中吸水量、水灰比和最初含水率对砂浆抗超低温(-110℃)冻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浆试样超低温冻融破坏比普通冻融破坏更加严重、迅速,且砂浆试样的抗折强度对超低温冻融更加敏感。试样在超低温冻融过程中逐渐从外界吸水,经过21次超低温冻融循环后,其吸水量甚至大于在真空饱水机中的吸水量。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不同地区及不同深度处的深基坑土进行取样,测试了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含砂率和塑性指数等性能,并分析了其代替黏土生产烧结制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深基坑土含水率较高,颗粒细,可塑性好,粘度大,并且主要由石英,高岭土和云母等矿物组成,其化学成分组成在烧结制品适宜化学成分范围内,可代替黏土在烧结制品中应用。不同深度处深基坑土含砂量不同,应进行预处理,并控制其杂质及含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