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某海水管线系统多次发现管线泄漏,经调查确认为10″~5″变径接头腐蚀穿孔所致。为避免此类泄露事故再次发生,有必要对此变径接头的腐蚀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变径接头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对理化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检测,以及对腐蚀产物进行XRD分析。表明海水条件下焊缝处首先发生腐蚀,流速突增、湍流以及流场诱导作用最终导致变径接头出现腐蚀穿孔。为此需要优化变径接头结构并对焊缝处腐蚀情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对海洋石油111号(FPSO)的单点系泊系统中配重块的不合理结构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将原有配重块由两块设计成一个整体,并配有锚链卡、推动丝杆和锁紧销的新型结构。同时,对配重块修复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采用配重链取代连续脱落的配重块,单个脱落的配重块由我们重新设计的新型整体配重块取代。全文阐述了主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和创新点,并对配重块修复技术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4.
生物污损现象对海洋水产养殖、交通运输和近海油气的开采产生极大的危害.文章论述了南海生物污损特点和防除方法,并对今后的防除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某海上FPSO配置5台/7760kw的往复式原油/柴油循环主机,3台/1万k W的热介质锅炉,每天消耗原油8吨左右,热介质锅炉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设备利用率低,能效低,维护成本高,而主机尾气直接排放,尾气余热没有得到回收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利用主机尾气余热加热热介质,能够满足热介质加热需求,取代热介质锅炉,节省热介质锅炉原油消耗,预计年回收能量3652吨标煤,同时减少热介质锅炉维护成本,减少了油轮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烟尘排放,改善了周围环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1.7年,动态投资回收期2.38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生物污损现象会严重影响海洋设施的安全与使用寿命,对涉海经济活动产生极大危害。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引发生物污损的种类主要为牡蛎和藤壶,其次是珊瑚和水螅。今后的研究应着重于弄清大型污损生物对腐蚀的影响,建立污损生物数学生态模型,开展海洋恢复生态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某油田产出液分离系统水相出口处插拔式检测挂片支架的螺杆多次发生局部腐蚀破坏。从新支架安装到发现严重腐蚀破坏间隔时间仅3个月,该挂片支架螺杆材料为316L不锈钢。为了研究其腐蚀原因并对今后腐蚀控制提供参考,对发生腐蚀的挂片支架(服役3个月)进行材质理化检验及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水气界面处的浓差宏观电池是造成挂片支架螺杆腐蚀的主要原因,而油田产出水中的高浓度Cl-加速了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8.
对某海上平台三相分离器进行了现场调研,发现分离器内部的涂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失效,失效形式主要为5~30mm的鼓泡。通过腐蚀模拟试验,SEM和EDS对罐体涂层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材表面处理不合格、涂装工艺控制不力导致涂层内针孔的存在,涂层的服役环境较为苛刻是导致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带海区大型污损生物主要为无柄蔓足类的网纹藤壶和三角藤壶、有柄蔓足类的茗荷和鹅茗荷、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翡翠贻贝和齿缘牡蛎及管栖多毛类的华美盘管虫和龙介虫,苔藓动物以多室草苔虫和大室膜孔苔虫为主,海鞘则为皱瘤海鞘和冠瘤海鞘,另还有腔肠动物、海绵和藻类等出现.今后应着重探讨大型生物污损现象与材料腐蚀和防护之间的关系,掌握优势种类群的基础生物学的特性,揭示污损生物群落的形成发展作用机制,研究开发天然防污化合物,为保障海洋设施安全和促进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海水管线常见污损生物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在海水管线内壁的附着,会减少流量,引发堵塞。双壳类、无柄蔓足类、管栖多毛类、水螅和苔藓虫等是常见类群,优势种通常为紫贻贝(Mytilus edulis)及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另外,污损生物种类组成还与海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将来研究应着重于污损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优势种生物学及附着机理等方面的探讨,并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协作,以开发高效环保的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