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63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对茂金属聚丙烯(miPP)/齐格勒-纳塔聚丙烯(ziPP)共混体系的流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在miPP/ziPP共混体系中,miPP含量的变化改变了共混体系的相结构,这种相结构会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从而改变了体系的流动性能,且该共混体系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流动曲线可以分别通过两个模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2.
3.
研究了聚碳硅烷(PCS)熔体在Y型喷丝孔中的挤出胀大机理、膨胀模型以及膨胀比对Y型碳化硅纤维异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圆形喷丝孔时PCS的膨胀比为1.02~1.15,Y型喷丝孔时膨胀比为1.02~1.43,在与圆形喷丝孔成形条件相当的情况下,Y型喷丝孔的膨胀比比圆形孔的高出约15%,Y型口模周边的剪切应力分布不均、剪切应力内外差异和区域差异是造成其膨胀比增大的根本原因.PCS熔体温度降低或软化点提高,其出口挤出胀大效应增大.由于模口膨胀的影响,Y型PCS纤维的异形度比喷丝孔异形度下降10%~2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原位生成纳米TiO2/PET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晶性和取向性,初步表征了纤维的紫外线屏蔽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纳米TiO2的引入提高了PET纤维的力学性能,增强了其紫外线屏蔽功能,其断裂强度可达到3.76 cN/dtex,对290~400nm的紫外线屏蔽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原料,用直接酯化法在1L小型聚合釜中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考察使聚酯中低聚物含量最小的最佳聚合工艺,以PET中低聚物的提取量为指标,对影响低聚物含量的重要因素——催化剂量、隐定剂量、缩聚温度、缩聚时间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结果显示,缩聚时间和缩聚温度的影响最大,催化剂和稳定剂的影响次之。使聚酯中低聚物含量最小的小釜聚合最佳工艺为催化剂344ug/g,稳定剂400ug/g,缩聚温度275℃,缩聚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6.
文中研究了预拉伸对GF/PP(GF/PP是由两股玻璃纤维与一股聚丙烯纤维并合制成的复合纱)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对几种经过不同百分比纵向预拉伸的GF/PP复合纱1 1罗纹针织物预形件热压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研究的预拉伸比范围内,复合成形后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预形件预拉伸比的逐渐增大,先逐渐增大,而后则略有降低;其断裂伸长则随预形件预拉伸比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另外,从预拉伸引起的针织物线圈形态的变化方面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7.
8.
选用CYK-302型无机抗菌剂,采用共混熔融法纺丝制备了聚丙烯抗菌纤维,探讨了其抗菌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
不同单丝纤度丙纶及其针织物服用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单丝纤度丙纶针织物服用舒适性能,即导湿性、透气性、保暖性,讨论了织物结构对细旦丙纶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丝细度越细,纤维及织物的服用性能越好,合理设计织物结构,可充分发挥细旦、超细旦纤维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共混体系的抗菌性能及可纺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多种抗菌剂的试验,确定ABD作为聚丙烯纤维的抗菌剂,采用共混纺丝的方法制备抗菌聚丙烯纤维,并着重讨论了改性聚丙烯纤维及织物的抗菌活性和改性聚丙烯的可纺性。结果表明:抗菌剂ABD两种形态与聚丙烯共混后,可纺性良好,Ⅰ组纤维(用ABD1改性)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改性后的纤维和织物的抗菌活性显著,Ⅱ组纤维抗菌耐洗牢度优于Ⅰ组,且具有很强的耐酸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