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二氧化碳捕集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如何将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合理利用,是消除温室效应的根本所在。本文对国内外关于CO2的分离技术进行了综合阐述,并介绍了各种分离技术的机理、发展现状、分离效果和及其优缺点。并简单探讨了目前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危害及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传统方法中的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新出现的技术方法如纳米技术、光催化法、新型介孔材料和基因工程。并对上述各方法的机理、研究进展、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展望了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La、Ce为改性物负载至其他载体表面作为高效除氟吸附剂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将La和Ce负载到介孔氧化铝(MA)却少见报道。本研究制备了La和Ce改性介孔氧化铝并将其用于氟的去除。采用N2吸脱附等温线、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该吸附剂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吸附剂接触时间、初始浓度和溶液pH等吸附条件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在15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此时La/MA的氟去除率达92. 2%,吸附氟容量大小为La/MA Ce/MA MA;氟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pH值为5~9时,除氟效果较好;吸附等温线方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La/MA的氟离子最大吸附容量为27. 9 mg/g;共存阴离子对氟吸附的影响程度为CO32- SO42- NO3- Cl-。最后比较了吸附前后的FTIR,可以看出La/MA对氟离子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类水滑石(HTlc)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类水滑石的多种合成方法,结合XRD、FT-IR、TG-DTA三种典型表征对HTl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进一步阐述,并重点归纳了HTlc在催化、吸附、环保及新型材料等多方面的应用概况,同时也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模糊金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典型生物加密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指纹,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映射的可撤销自动配准指纹加密方案,基于随机数,通过构造单向的,带有可撤销参数的自动配准函数和混沌映射变换,变换指纹细节点,组成不包含原始指纹信息的指纹加锁集,即使攻击者得到指纹加锁集,也无法获得任何指纹隐私。由于对同一指纹,只要改变随机数,就能产生新的指纹加锁集,降低了交叉匹配带来的隐患。最后,结合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保护指纹隐私和系统密钥。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活性炭(木质炭、煤质炭)与碳纳米管为碳基吸附剂,研究不同碳基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效果,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优于碳纳米管,木质、煤质活性炭和碳纳米管对Cr(Ⅵ)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8.23、152.44、48.69 mg/g;传统活性炭和碳纳米管对Cr(Ⅵ)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传统活性炭和碳纳米管对Cr(Ⅵ)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7.
周春地  阳婷  闵熙泽  韩彩芸 《化工进展》2020,39(10):4275-4282
针对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nZVI)易团聚的特性,本文用鸡骨生物炭(BC)作载体,制备出生物炭-零价铁(Fe-BC)去除Cr(Ⅵ),并与铜改性的生物炭-零价铁(Fe-Cu-BC)和BC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N2吸脱附等温线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表面形貌及结构性质进行分析,同时考察了溶液pH、接触时间等条件对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析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2的条件下去除Cr(Ⅵ)效果较好;吸附平衡遵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e-BC材料吸附水体污染物后可用磁分离技术加以回收。Fe-Cu-BC缩短了对Cr(Ⅵ)的吸附平衡时间。制备出的吸附剂对Cr(Ⅵ)的理论最大吸附量顺序为 Fe-BC>Fe-Cu-BC>BC;同时, Fe-BC吸附量为153.60mg/g,对比于先前报道的nZVI对Cr(Ⅵ)的吸附容量85mg/g左右,有了很大的提升,说明BC作载体成功解决了nZVI易团聚的缺点,拓展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危害及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包括传统方法中的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新出现的技术如纳米技术、光催化技术,以及新型介孔材料和基因工程.并对上述方法的机理、研究进展、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阐述了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粉煤灰的利用现状,及现阶段利用粉煤灰除砷的方法,叙述了运用各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粉煤灰的优缺点及其处理含砷废水的效果。阐述了现今的一些物理预处理与化学预处理后得到的吸附材料对砷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理。认为化学处理方法较优于物理处理方法,预处理后粉煤灰对高含量砷的去除率不够理想,改性粉煤灰在低含砷废水的处理中具有发展前景,提出应探究有机酸处理及多种处理方式联合使用的改性方式,期望未来预处理后的粉煤灰可用于处理工业含砷废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