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倒卵叶五加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所优化的倒卵叶五加多糖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用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醇沉分离工艺最佳条件为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859/6,料液比1:2(g/mL),静置14h.实验证明,该提取分离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细菌纤维素合成菌株发酵条件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菌株QAX0 2 1 9# 进行液态发酵可产生不溶性的凝胶膜 ,通过纤维素酶水解等实验确定其发酵产物为纤维素 ,同时研究了乙醇、溶氧含量、培养方式以及接种量对菌体合成纤维素的影响。结果为 :以 8%接种量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乙醇 ,可显著提高纤维素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用6个大豆品种,以大豆下胚轴和子叶为供试外植体,探讨了激素、基因型及外植体的差异对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合适的培养条件是:MS+2,4-D2.0mg/L+6-BA0.5mg/L+蔗糖3%+琼脂0.8%,所有的基因型均能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基因型诱导愈伤组织能力有差异,以中黄十三最高;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能力也不一样,下胚轴的诱导能力比子叶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研究了纳豆芽孢杆菌的育种方法,对初始纳豆芽孢杆菌进行了紫外及微波诱变,采用牛奶-琼脂板筛选菌种,得到了目的菌株QBNW467.研究表明,采用牛奶-琼脂板法筛选诱变后的纳豆芽孢杆菌方法可行,用该法筛选出的菌株QBNW467的固体发酵产酶活性可达2200 IU.g-1.  相似文献   
5.
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菌体细胞收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比较了几种常用收集菌体的方法的前提下,设计出了一种能够收集到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菌体细胞的方法,克服了此种细胞难收集的困难,为更多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为药用成分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来源提供新途径.方法:考察了不同外植体和激素组合对苦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和苦参愈伤组织增殖继代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别以幼芽、根、茎段、叶片为外植体,在MS+1.0mg/L 2,4-D+1.0mg/L 6-BA+1.0mg/L NAA激素组合下苦参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94.12%、74.19%、35.71%、23.08%;在MS+0.5mg/L 2,4-D+0.1mg/L 6-BA+0.5mg/L NAA激素组合下,苦参愈伤组织增殖率最高,为25.3%.结论:幼芽为苦参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外植体.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不大,但对其增殖的影响较大,其中NAA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溶液中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据相关资料报道,在碱性溶液中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糖还原生成的氨基化合物在540 nm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在此条件下该方法可测糖的适合浓度为3~4 mg/mL。而对其吸收光谱的测定研究发现,生成的氨基化合物在483 nm处有最大吸收,在该波长下测糖范围是0.1~1.0 mg/mL,并且测量的相对误差为2.2%。  相似文献   
8.
中药黄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检索国内相关文献,从黄芩的提取、含量测定、鉴别、药理作用、生物技术及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香君  张雯  韩戌珺  闫博 《食品科学》2005,26(12):65-67
对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QAX993的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提出了细胞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纤维素生成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描述静态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同时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模型基本上反映了该菌株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纳豆中分离了一株具有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acid,γ-PGA)生产能力的菌株(JPND618),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以及16S rRNA序列对比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发酵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了其吸水性能、阻垢性能、絮凝性能及可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属相似,且其16S rDNA序列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NBRC 15535同源性达98%,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生产γ-PGA产量为4.86g/L,发酵产物γ-PGA的吸水性、可生物降解性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PAM),保水性能与PAM相当,对CaSO4、CaCO3的阻垢率最高可达70%以上,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表明菌株JPND618发酵生产γ-PGA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型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γ-PGA的发酵生产提供了一株新的菌种,对γ-PGA的生物合成研究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