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6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3065篇
电工技术   1612篇
综合类   2128篇
化学工业   1865篇
金属工艺   4112篇
机械仪表   2501篇
建筑科学   1082篇
矿业工程   573篇
能源动力   657篇
轻工业   1488篇
水利工程   500篇
石油天然气   1398篇
武器工业   115篇
无线电   19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93篇
冶金工业   421篇
原子能技术   376篇
自动化技术   332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3074篇
  2010年   1584篇
  2009年   903篇
  2008年   916篇
  2007年   626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868篇
  2004年   3276篇
  2003年   1533篇
  2002年   1317篇
  2001年   1021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1070篇
  1998年   709篇
  1997年   654篇
  1996年   341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054篇
  1992年   835篇
  1991年   452篇
  1990年   478篇
  1989年   382篇
  1988年   196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nov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nano-Cu/Si3N4 ceramic substrate is proposed. The nano-Cu/Si3N4 ceramic substrate is first fabricated us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scale multilayer films (Ti/TiN/Ti/TiN/Ti) as transition layers.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nano-Cu metal layer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Cu and Si3N4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er SP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grain size of the nano-Cu metal layer and affects the hardness.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evolves significantly after SPS. Ti in the transition layer can react with Si3N4 and with nano-Cu to form interfacial reaction layers of TiN and Ti–Cu, respectively; these ensure stronger bonding between nano-Cu and Si3N4. Higher SPS temperatures improve the diffusion ability of Ti and Cu,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Ti3Cu3O compounds in the nano-Cu metal layer and Ti2Cu in the transition layer.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a new type of ceramic substrate.  相似文献   
2.
Rapid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wires(Ag NWs) with high quality and a broad processing window is challenging because of the low selectivity of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y twinned particles at the nucleation stage for subsequent Ag NWs growth.Herein we report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water-involved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f Ag NWs with high rate(less than 20 min) in a simple and scalable preparation method.Using glycerol as a reducing agent and a solvent with a high boiling point,the reaction is rapidly heated to 210 ℃ in air to synthesize Ag NWs with a very high yield in gram level.It is no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dose of water plays a key role for obtaining highly pure Ag NWs in high yield,and the optimal water/glycerol ratio is0.25%.After investigating a series of forming factors includ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dose of catalysts,the forma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Ag NWs are proposed.Compared to other preparation methods,our strategy is simple and reproducible.These Ag NWs show a strong Raman enhancement effect for organic molecules on their surface.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花粉浓度预报的准确率,解决现有花粉浓度预报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支持向量机(SVM)的花粉浓度预报模型。首先,综合考虑气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力、日照时数等多种气象要素,选择与花粉浓度相关性较强的气象要素构成特征向量;其次,利用特征向量与花粉浓度数据建立SVM预测模型,并使用PSO算法找出最优参数;然后利用最优参数优化花粉浓度预测模型;最后,使用优化后的模型对花粉未来24 h浓度进行预测,并与未优化的SVM、多元线性回归法(MLR)、反向神经网络(BPNN)作对比。此外使用优化后的模型对某市南郊观象台和密云两个站点进行逐日花粉浓度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预报方法,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花粉浓度未来24 h预测精度,并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和产量增长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质储量发现过程具有明显的渐进性、阶段性和长期性,石油产量的增长也具有一定的起伏性,用一个周期的单旋回哈伯特模型难以预测其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开发历程,结合新一轮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分别采用4个和3个哈伯特旋回拟合石油地质储量发现和产量增长曲线。预测结果显示,2005-2015年渤海湾盆地处于石油地质储量发现高峰期,2015年左右其石油产量达到高峰,之后处于下降趋势。实践证明,利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具有“多峰”特征的石油地质储量和产量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结合典型反转构造地震剖面,分析了断层型和褶皱型两类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上下皆正断层型和向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轻微;上逆下正断层型和透镜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中等;上下皆逆断层型和背形褶皱型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强烈。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处于轻微反转程度的上下皆正断层型反转和向形褶皱型反转,以及处于强烈反转程度的上下皆逆断层型反转和背形褶皱型反转不利于油气聚集;处于中等反转程度的上逆下正断层型反转和透镜形褶皱型反转类型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低勘探程度区域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进而模拟求出其烃排聚系数、储量密度系数、单储系数和单生系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利用练台地质推断法对低勘探程度区域进行评价,并对该方法评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综合地质推断法的成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盆地、坳(凹)陷或区带的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提出了一种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评估方法:信息资产分析方法、本地灾难恢复和远程灾难恢复等级的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灾难恢复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该方法可以使评估结果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8.
在紧邻厂房中控室的基坑开挖中,根据复杂环境条件与施工要求,采用浅孔微差爆破并通过选取合理开沟掏槽位置来控制最小抵抗线方向以及控制一次最大起爆药量等措施,达到了控制飞石、降低爆破地震的效果,保证了爆破质量与爆破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空间结构变化的要求与动态资料确定的储量共同作为约束,建立了包含两个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 应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孔隙率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在实现过程中,通过初始控制参数的给定及目标函数修改提高了运算效率。由于目标函数有效地整合了静、动态信息,从而降低了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模拟的精度。合成数据及实际数据的模拟试验表明,整合区域特性约束不仅提高了孔隙率模拟精度,而且算法收敛快、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0.
范迎春 《电子质量》2003,(4):146-147
本文介绍一种智能型、高精度PWR控制器SA4828,其控制实行全数字化产生三相脉宽调制波形.本文采用此器件设计大功率直流电源应用于22KW直流电机测试,对感性负载表现出具有纹波小,响应迅速、硬件电路简洁、控制简单易于编写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