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从我国工程实践与工程教育分析出发,针对CDIO教育模式中国化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现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以贵州理工学院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例提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并从认知工程训练、基础工程训练、综合工程训练、创新工程训练四个层次进行项目设置,对我国工程实践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锆石中的稀土元素(REE)含量常用于判别锆石的成因类型,追索铝土矿的成矿物源。在道真县的铝土矿床中取样,对铝土矿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PC-MS原位REE元素含量分析。REE元素含量变化范围很宽,HREE明显高于L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分为3种类型,主要为HREE富集型+Ce正异常+Eu负异常,HREE相对平坦型+Ce正异常+Eu负异常,MREE亏损型+Eu负异常。铝土矿中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其次为少量变质锆石和极少数热液锆石。铝土矿的成矿物源复杂,最终物源应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的岩浆岩,并与相应的地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区路基溶洞顶板的稳定性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路基岩溶地质情况,从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等方面对溶洞顶板的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某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的分析评价,效果良好,为同类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质在我国广泛分布,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岩溶分布率高达80%,这些地区的高速公路几全程修建于岩溶地层上,高速公路在营运过程中,岩溶塌陷所带来的地质灾害就成为影响高速公路营运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岩溶病害的一个主要治理方法,注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系统地探讨了路基岩溶塌陷治理中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与设计方法,以期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由于岩溶水的极不均匀,管道流水力坡度各向异性,使覆盖层或溶穴中的粘土被潜蚀,引起地面塌陷,导致一系列工程问题或农垦问题,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岩溶地区抽水引起地面塌陷的注浆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滑坡的勘察是工程地质学界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课题,结合多年来滑坡勘察的一些体会,就滑坡识别、滑带剪切强度参数的确定、滑坡堆积体内地下水的贮存与运移规律、滑坡稳定性与推动计算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扬子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矿产资源产区,分布许多小-大型铁铜多金属矿床,而本次研究的大红山矿床属扬子西南缘内最大的铁铜多金属矿床之一.基于铁、铜矿体的主要赋矿岩石岩石学研究,并结合成矿背景和同位素资料研究,认为其岩性并非火山岩,实际上是由伴随基性岩浆上升的不混溶富硅碱和碳酸盐流体交代混染辉长岩岩体或原地层岩石在大红山岩群某些部位形成的交代蚀变岩(包括蚀变辉长岩).同时,根据矿区观察到的磁铁矿石与钠长石碳酸岩相互穿插、包裹所表现出的不混溶特点,暗示交代蚀变岩形成和铁成矿是同时的,可为下一步在周边寻找铁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应用注浆加固理论,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识,利用注浆托换技术对贵州省都匀市某监狱习艺楼在建工程进行地基处理,达到了增层加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条件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热处理对DZ125合金的组织结构演变和蠕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枝晶间区域存在较多放射状的共晶组织,在枝晶间和枝晶干处部分γ′相呈蝶形形态且γ′相尺寸具有较大差异。铸态合金的共晶组织及γ′相在固溶过程中被溶解,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类菱形的细小γ′相自γ基体中析出;一次时效期间,类菱形的细小γ′相发生钝化并长大直至转变成立方体形态;二次时效期间,γ′相的尺寸基本不变,但立方度增加,合金的组织结构为γ′相以共格方式自γ基体中析出。在热处理过程中基本消除了合金中的共晶组织,并提高了γ′相的立方度,但并未消除合金中的组织不均匀性,枝晶干区域的立方γ′相尺寸细小,而枝晶间区域的立方γ′相尺寸粗大,并且合金在980 ℃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在贵州岩溶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埋管热泵技术是采集地表以下200 m深度内的浅层地热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而该技术在贵州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应用和推广之所以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岩溶地层中建造垂直换热孔的难度大、成本较高。通过贵州省有色科技大楼附楼采用垂直地埋管式与基础桩螺旋盘管式有效组合的换热系统,在岩溶一般至中等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功经验的介绍,为地埋管热泵技术在贵州岩溶地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