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6篇
轻工业   17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AX等试验方法,研究添加Ti、B、Sr、RE元素细化及变质对A356铝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得出RE的添加并未与合金中的Mg形成高Mg含量化合物,Mg的分布仍很均匀,同时含铁相得到细化;对于0.10%Ti细化的A356铝合金,RE的添加使二次枝晶间距明显减小;0.01%Ti与0.03%B联合细化对A356铝合金的细化作用明显优于0.10%Ti的细化作用,晶粒为细小等轴晶,且Al-Fe-Si-Mg、Al-Si-RE相得到明显的细化;Ti、B、Sr、RE联合细化及变质的合金获得了最佳的硅颗粒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发酵型茶酒中的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2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主要有丁二酸单乙酯、苯乙醇、4-羟基苯乙醇、4-羟基丁酸、咖啡因、2,3-丁二醇、己酸、丁二酸二乙酯、辛酸、辛酸乙酯、苹果酸、对羟基肉桂酸乙酯、没食子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3.
黄精中水浸出物、多糖和皂苷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精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时间对水浸出物、多糖和皂苷提取量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得出: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是浸提温度和料液比,时间对综合提取影响较小;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料液比1∶30(g∶mL),浸提时间3 h。在此优化条件下,水浸出物、多糖和皂苷提取量为67.92%,25.82%和6.64%。  相似文献   
4.
氧化锌(ZnO)是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有高达60meV的激子束缚能,是下一代短波长光电材料的潜在材料。首先制备了优良的多孔氧化铝(Anodic Aluminum Oxide)有序孔洞阵列;以其为模板,采用直流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其规则排列的孔中沉积得到锌的纳米线;然后将其在高温下氧化,得到氧化锌的纳米线。XRD图显示Li掺杂前后的ZnO纳米线具有较好的晶态结构。对Li掺杂前后的ZnO纳米线进行光学特性测量,结果表明,ZnO纳米线有两个发光峰,分别位于382nm和508nm处;Li掺杂较大地改善了ZnO纳米线的发光性能,本征发光峰移到395nm处,蓝绿发光强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TEM、DSC等试验方法研究细晶铝锭制造的6063铝合金时效行为。得出以下结论:由细晶铝锭制造的6063铝合金200℃时效较好,既可短时间(80min)时效达到较高的时效硬度,又可在较长时效时间内(80~320min)保持高的时效硬度;合金人工时效前存在大量位错缠结,形成胞状结构,促使析出物提前析出,使得合金经200℃×80min时效获得较高的时效硬度;合金经200℃×(80~320)min时效,析出相主要为β″,从而使合金保持较高的时效硬度;合金在30~270℃时效,出现不同类型元素聚集及析出相,导致合金时效硬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COMSOL数值仿真平台构建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深入研究了正极材料厚度,正、负极材料颗粒半径与电池内部极化间的作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阐明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放电电压平台衰退、放电周期骤减与电池内部极化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正、负极活化极化随正极厚度的增加变化差异较大,正极活化极化在18~31 m V之间波动,而负极可达到260 m V;放电末期负极固相浓差极化急剧增加,最大值达到425 mV。正极颗粒半径对极化的影响较小;负极颗粒半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即0.5Rn时放电中期的负极活化过电势约为55 mV,较1Rn降低45%左右。负极活化极化的增加将导致电池放电电压平台下降,负极活化极化和固相浓差极化在放电末期急剧增加,是电压提前达到放电截止电压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提取方法对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不同缓冲液匀浆法及其浸提法、丙酮粉法提取茶多酚氧化酶,比较提酶方法对酶活性和酶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匀浆法提取酶活性的效果优于丙酮粉法;匀浆浸提法提取酶活性的效果高于缓冲液匀浆法;并以柠檬酸盐缓冲液匀浆浸提法提取效果最好.而酶制剂的单位酶活性则是丙酮粉法较高,分别为缓冲液匀浆法及匀浆浸提法的12~35倍.  相似文献   
8.
茶籽壳原花青素提取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茶籽壳提取原花青素的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X_1),乙醇体积分数(X_2),提取温度(X_3),料液比(X_4)对原花青素的得率均有较显著影响,且呈现X_1>X_3>X_2>X_4。模拟优化后得到提取原花青素参数优化方案为:提取时间28 min,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55℃,料液比(g:mL)1:6。  相似文献   
9.
以九华山黄精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方法对其多糖和皂苷进行综合提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纤维素酶与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浸提pH、超声功率对多糖和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最显著的是纤维素酶与底物质量比,其次是浸提pH以及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是纤维素酶与底物质量比1%,超声时间40min,超声温度55℃,浸提pH5.0,超声功率300W。此时的多糖和皂苷提取率分别是39.36%和11.69%。相比传统提取方法,大大提高了多糖和皂苷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的HPLC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试剂,以0.05mol/L乙酸钠缓冲液(pH=6.5,含10mL/LN,N-二甲基甲酰胺)和体积分数50%乙腈为流动相,建立了茶叶中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的HPLC分析方法。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浓度在0.03~2.0mmol/L内,峰面积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为1。各样品γ-氨基丁酸、L-谷氨酸含量RSD(%)分别为0.91%~2.01%和0.94%~1.9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82%~99.33%和95.83%~9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