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小波变换的雾天图像增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雾天图像对比度低、能见度差的特点,提出了雾天图像的阈值确定模型和去雾阈值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雾天图像增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雾天图像处理后,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提高很多,视觉效果有明显改善,图像失真度大大地降低。  相似文献   
2.
北京新机场安置房项目5标段施工中,结合工程特点与施工部署,将BIM技术成果应用延伸到施工竣工阶段和运营服务管理阶段,确定了业主方使用BIM竣工模型的需求点和施工方在BIM竣工模型中的需求点,有针对性地为BIM模型交付做好预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臭氧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同时兼具绿色环保、工艺流程简单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而臭氧化模型的构建可以实现对污染物减排的有效预测,对于臭氧化处理污水的工程应用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臭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着重综述了臭氧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和反应器建模的研究进展。在臭氧氧化模型的建立中,臭氧的传质和反应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讨论了臭氧的传质过程,并对其气液两相模型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忽略臭氧传质的液-液或液-固体系,并根据反应机理,分别总结了常规臭氧氧化、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和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在充分研究了臭氧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后,将其应用到具体反应器的建模中,并总结出模型建立的基本假设。最后指出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提出臭氧化模型构建的出处是优化工业反应器,实现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非晶合金耐蚀性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合金成分、合金结构、制备工艺、腐蚀介质、表面状态、加载应力以及其他重要因素对非晶合金耐蚀性的影响规律,总结了非晶合金耐蚀性能的改善途径,并对非晶合金耐蚀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蚀性、磁性能等,是一种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的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然而传统方法制备的非晶合金受"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有尺寸上的限制,制约了非晶合金的应用范围。而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制备的非晶合金不受"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可以制备出较大尺寸的非晶合金。本文主要从致密化机理、工艺影响因素、性能对比、数值模拟等方面介绍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非晶合金的研究现状,分析其难点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1020、1050和1070℃)的固溶处理,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在300℃的高温环境下进行单轴拉伸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 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316LN奥氏体不锈...  相似文献   
7.
在光学真空镀膜膜厚监控过程中,近红外波段信号弱、外界干扰大、信噪比低,难于检测监控。运用相干检测、锁相放大原理,在光学真空镀膜机可见光波段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自行研制锁相放大器和改装近红外探头,成功地实现了近红外信号的压噪、放大、滤波和检测监控。  相似文献   
8.
针对石灰-粉煤灰联用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工艺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灰一级处理L25(56)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10℃、石灰投加量0.15 g、反应时间为30 min、PAM(浓度1%)加入量为0.1 mL、pH为7.0,该条件对200~1000 mg/L浓度范围的含氟废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粉煤灰二级处理L27(313)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35℃、粉煤灰加入量6.0 g、吸附时间为90 min、pH为5.5;采用石灰-粉煤灰联用处理1000 mg/L含氟废水,出水氟离子浓度可低至4 mg/L。工艺材料价廉易得、工艺简单、对含氟废水浓度适应性较宽。  相似文献   
9.
植烟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其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植烟土壤腐殖质的组成特征及其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测定了14个植烟县共210个耕层土壤样品的腐殖质组分含量、组成比例和对应C3F,B2F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了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与土壤类型、pH、碱解氮含量的关系,并对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组成比例和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植烟土壤腐殖质碳量集中在10~20 g/kg之间,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比例分别在11.05%~32.15%,12.00%~36.28%,38.43%~68.23%之间,胡富比在0.35~1.87之间。②不同土壤类型间腐殖质碳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稻土>紫色土>红壤>棕壤>褐土,腐殖化程度以水稻土程度最高,红壤最低;随着pH的升高,土壤腐殖质及组分碳量呈降低趋势;土壤腐殖质及组分碳量、腐殖化程度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③腐殖质各组分碳量与烟叶烟碱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还原糖、氮碱比呈显著负相关;胡富比与B2F等级烟叶中烟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碱比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部分典型植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其与部分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所考察的典型烟叶产区中,植烟土壤腐殖质碳量集中分布在10-20 g/kg之间,平均为15.25 g/kg.胡敏酸比例、富里酸比例、胡敏素比例分别分布在11.05%-32.15%、12.00%-36.28%、38.43%-68.23%之间,胡富比值集中分布在0.7-1.3之间.(2)腐殖质碳量以东南烟区显著较高,黄淮烟区显著较低;胡富比以东南烟区显著较高,胡富比值达1.14,其它烟区土壤胡富比小于1.(3)水稻土腐殖质及组分碳量均最高,紫色土、红壤、棕壤次之,褐土最低.水稻土腐殖化程度显著较高,棕壤和红壤腐殖化程度显著较低.(4)土壤pH与腐殖质组成整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的富里酸比例越低、胡富比越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