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5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84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系汽车车身板铝合金的合金化及组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力学性能试验和光学金相分析法,研究了Mg和Mn等元素对6×××系汽车板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和Mn是提高6×××系汽车板铝合金时效初期硬化值的元素,但对时效初期硬化速度影响不大。提高Mg和Mn含量,合金经170℃30min时效后的强度增大,伸长率降低。合金固溶处理淬火后的晶粒尺寸和形态不随Mg含量而改变,但随Mn含量增加而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2.
将粒子群算法(PSO)成功地应用于改进最大熵法(MMEM),使用两张或单张部分极图数据,即可测算出多组具有宏观对称的冷轧纯铜片样品的完整晶粒取向分布(ODF).这一改进保留了原MMEM的特长,用较少的实验数据即可计算出样品的真ODF,而又消除了原法在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时需要选取特定初解的困难,从而使MMEM更具普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磷变质对半连续铸造Al-17.5Si-4.5Cu-1Zn-0.7Mg-0.5Ni变形合金初晶硅形貌与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变质处理后,铸锭(直径100 mm)中初晶硅形核率增加、颗粒分布均匀,其心部初晶硅平均尺寸由未变质处理的37μm细化到19μm;铸态变质处理合金室温抗拉强度为265 MPa,T6状态抗拉强度为345 MPa;实现了大压下量热变形,热变形变质处理合金在T6状态下,抗拉强度达到383 MPa,伸长率为1.15%。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了中碳合金钢40MnMoV作为实验材料,在其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过程中施加不同强度(0T、6T、10T、14T)的稳恒强磁场.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及定量金相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强磁场对40MnMoV钢连续冷却转变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强磁场加速过冷奥氏体的高温分解,随所施加磁场强度的升高,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多,晶粒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5.
3104铝合金固溶及时效处理后的冷轧织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3104铝合金经不同温度固溶及时效处理后的冷轧织构组态。结果表明: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其冷轧织构中存在强度较高的旋转立方织构v{001}〈110〉组分,此外也含有一定强度的c{112}〈111〉、B{110}〈112〉和S{123}〈634〉织构组分,明显不同于未经固溶时效直接冷轧样品的织构组态特征。可能的原因是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溶质原子和析出相粒子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它们在变形过程阻碍了位错滑移,使晶粒转动受阻,进而使不稳定取向旋转立方织构被不同程度的保留下来;此外,固溶温度越高,冷轧样品中不稳定取向旋转立方织构组分取向密度越小,时效温度对后继冷轧织构的影响也应归结为析出相粒子在变形过程中对位错滑移的阻碍,进而影响晶粒转动。  相似文献   
6.
6000系铝合金汽车板预时效及组织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硬度、拉伸和成形性实验及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谱和金相分析,研究了Mg、Si和Mn含量的变化对6000系汽车板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成形性的影响,并探讨适宜的预时效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合金中的Mn含量,可增加合金中不可溶结晶相及弥散相粒子的数量,前者对合金的延伸率不利,后者阻碍了合金固溶处理过程中的再结晶.对于Si过剩的合金,提高合金中Mg和Si的质量比和Mn含量会使其强度升高,延伸率、应变硬化指数、塑性应变比和埃利克森值被降低.合金板材固溶处理水淬后立即预时效,较为适宜的预时效(固溶处理后立即在170℃下进行5~10 min的短时预时效)不仅能降低其自然时效的硬度,而且能提高人工时效的硬化效果,有利于车身构件的冲压成形和烤漆硬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带钢连续热镀锌工艺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理扬  李俊  左良 《轧钢》2005,22(2):38-43
介绍了国内外带钢连续热镀锌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工艺的优化和改进、锌锅技术、镀层耐蚀性的提高和表面质量的改善以及高强钢热镀锌的研究进展等,讨论了近期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热镀锌工艺技术研究的重点,指出我国应在合金化工艺、锌渣控制、高强钢可镀性和表面质量提高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显微组织与形变织构的相关性,对纯铜线材运用精确的线材织构测定方法进行织构测定,采用取向分布函数法(ODF)分析了织构沿纯铜线材径向的分布.研究表明:单晶铜线材表面织构组分由(100),(112)与(110)组成.由表及里(100)呈现增加趋势,并在中心层成为主要织构组分;(112)先增加后减少;(110)呈现减少趋势.多晶铜线材表面织构组分有(100),(111),(112).由表及里(100)呈现先增加后减少;(111)呈现增加趋势,并在中心层与(100)成为主要织构组分;(112)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9.
对w(Si)=3%无取向硅钢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和异步轧制(CSR),获得表面纳米结构,再进行550~650℃、4 h固体粉末渗硅处理,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表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经过SMAT后,w(Si)=3%无取向硅钢表面形成了等轴状、取向呈随机分布的、晶粒尺寸为10 nm的纳米晶组织;异步轧制后,表面纳米晶组织保持不变;550~650℃、4 h渗硅处理后,SMAT+CSR样品表面形成化合物层,其厚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由17μm增加到52μm;化合物层由Fe3Si和FeSi相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金属薄板表面纳米化制备方法,本工作选取3%无取向硅钢热轧板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和异步轧制(CSR),研究深度方向结构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SMAT过程中,3%无取向硅钢通过位错的演变,在表面形成了等轴状、尺寸约为10 nm的、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纳米晶层厚度约为20μm;SMAT样品经过CSR后,表面的显微组织基本不变,但纳米晶层的厚度明显减小;SMAT和CSR处理使表面硬度显著提高(约为85%).本工作表明,SMAT与CSR复合工艺可以制备大尺寸的、具有纳米结构表层的金属薄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