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能源动力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悬挂靶的流量传感器,并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这种传感器具有很好的低流速(流量)测量特性,并且具有易于交换量程,工作可靠等优点,试验表明,悬挂靶式流量传感器可测量流速低于1m/s的空气管流。  相似文献   
2.
利用机械物理破膜及感应加热的方式在Al表面刷镀一层SnPb合金,制备Al/SnPb复合渡层。借助偏光显微镜(P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结合界面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l/SnPb复合材料结合界面良好,其微观界面呈现出明显的过渡状态的结合特征;结合界面呈现锯齿状咬合在一起,有少量Al-Sn过饱固溶体存在;Sn-Pb合金与Al基体通过过渡层有效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利用快速压缩装置对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在宽广的当量比范围内,分析了三种燃料喷射方式下和均匀混合气燃烧时的燃烧效率。结果表明,燃油喷射方式下的燃烧效率在0.2-0.9当量比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数值并与喷射方式无关;在当量比小于0.2和大于0.9时,由于CO的原因,使燃烧效率降低。均匀混合气燃烧时,燃烧效率在当量比大于0.7时较高,而当量比小于0.7时,由于很高的未燃甲烷的生成使燃烧效率损失较大。燃料喷射燃烧与均匀混合气燃烧相比,维持高燃烧的比范围宽。因未燃甲烷的生成造成的燃烧效率的损失与喷油时刻无关,因CO造成的燃烧效率的损失随喷油滞后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一种带有动态检测片的应变式微型测速探针的研制经验,并给出了在倒拖的195型柴油机上测出的进气管内气体流速和涡流燃烧室的流速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具有线性输出的靶式流量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线性输出的靶式流量传感器王子延,许新,邱平(西安交通大学),(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0引言靶式流量传感器是一种结构简单适用性广的测量传感器,它利用流体作用于靶面上的力完成流量测量[1][2][3]。传统靶式流量计由检测和转换两个部分组成,检测部分的...  相似文献   
6.
火花塞电极离子电流的初步探讨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和研究流经火花塞电极之间的离子电流,提出了直接利用火花塞电极作为传感器检测汽车发动机燃烧室内工作过程信号的新方法。在火花塞电极上加一偏置电压,当燃气燃烧时,燃气与氧气发生作用并产生大量离子,燃气离子通过火花塞电极间隙即可形成离子电流。本文对离子电流的检测原理,离子电流的基本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对离子电流及信号电压与偏置电压的关系,离子电流和信号电压与火花塞电极间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成功地检测出发动机燃烧膨胀行程中的离子电流信号,为将火花塞作为检测传感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燃油喷射正时对直喷式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使用快速压缩装置研究了燃油喷射正时对直喷式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早喷射(喷射正时60ms)会降低燃烧初期放热速率而增加后期放热速率;推迟喷射(喷射正时75ms)会增加燃烧初期放热速率而降低后期放热速率;在喷射持续期结束时(喷射正时80ms)点火放热持续期最短;提早喷射增加火焰发展期而推迟喷射会增加后燃期;在当量比相同且大于0.8的条件下,提早喷射会产生相对量低的CO,而推迟喷射会产生相对量高的CO;在当量比为0.6-0.8时,不同喷射正时条件下NOx均较高,喷射推迟NOx降低;在当量比为0.5-0.8时,燃烧效率较高,当量比小于0.5或大于0.8时燃烧效率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8.
一种精度高用途广的微型流速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近研究出的综合性能良好的微型应变式流速传感器,它可用于多种介质测量其特点是:测量精度高,几何尺寸小,使用温度宽,工作可靠;既可应用于一般复杂条件的工程测量,也可用于实验室高精度指标的稳态及瞬态流速测量。本文讨论了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新型感应加热工艺,通过固-液-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成分结合层的电阻率及结合层厚度与铜铝复合材料热电性能间的关系。实验中用氙灯导热仪DXF200对Cu/Al复合材料结合层的导热系数进行测定,用SB100A/20A型四探针导体/半导体电阻率测试仪对Cu/Al复合材料结合层电阻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铜铝复合材料结合层的导热系数为205.6 W/(m·K),铜铝复合材料中间化合物Cu9Al4的电阻率为14.35×10-8Ω·m,CuAl的电阻率为11.56×10-8Ω·m,CuAl2的电阻率为8.17×10-8Ω·m,且随着结合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逐渐减小,当铜铝复合材料结合层厚度保持在1~100μm的范围时有具有较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