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粉末粒度对AB5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金粉末粒度为22.49~163.8 μm时,随粉末粒度的减小,储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容量降低;由于粉末粒度大的电极负极充放电循环寿命的衰减率小于粉末粒度小的衰减率,所以随粉末粒度的减小,储氢合金电极材料充放电循环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顶锻和热拉伸试验,研究了8090铝-锂合金的热形变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的可锻性较低,一次形变量不宜过大,铸态下的最佳变形温度在400~500℃之间;热形变过程为动态回复型,其晶粒在热形变过程中一方面被拉长,另一方面又发生回复并形成许多亚晶界。用透射电镜对不同形变量样品的薄膜观察结果表明,回复过程中,变形晶粒内出现位错聚集,并最终形成亚晶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20Si Mn和含钛钢的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行为。在925~1225℃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恒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在ε=1×10~(-2)S(-1)恒应变速率下,测定了动态再结晶的开始时间(R_(?))。在以上温度和恒应变速率下研究了微量钛对20Si Mn钢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动态再结晶-时间-温度(RTT)曲线系根据峰应变的数据绘制。结果表明:微量钛可使20Si Mn钢的动态RTT曲线稍右移,并在较低温度使动态RTT曲线产生偏折,即延迟了动态再结晶的开始时间。TiC的固溶阻碍了钢的奥氏体动态再结晶,TiC的沉淀也对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起阻碍作用并使奥氏体形变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稀土族金属中铈、镨和钕部分替代AB5储氢合金中的镧,研究了稀土组元变化(共13组成分变化)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组元含量变化明显影响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镨对保持储氢合金电极的高放电容量有利,当含0.2%(摩尔分数)时放电容量达290mA·h/g,铈则相反;随钕含量的增加,电池的放电容量也降低。  相似文献   
5.
稀土对铝导线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稀土含量对高纯铝和工业纯铝导线导电性的影响。稀土使高纯铝的电阻率增加。在所研究的稀土含量0.034-1.04%Ce 及0.21-0.51%RE 范围内,没有发现稀土降低电阻率的现象。结合铝导线中铁和硅的影响,对稀土的作用及其与杂质铁、硅的综合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EfectofRareEarthsonTemperedMartensiteEmbritlementofStelGaoGuozhong(高国忠),HeWeiyong(贺维勇),GaoJu(高炬),ChenJizhi(陈继志)(InstituteofM...  相似文献   
7.
8.
双相钢的形变和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双相钢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世界发生能源危机,美日等国将其作为节能材料,用于汽车制造业。近年来,双相钢在我国也受到注视,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双相钢是一种低碳低合金钢。在奥氏体区或奥氏体-铁素体区内保温后,经适当的方式冷却获得双相组织。其组织特点是在高塑性的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10~20%高强度的马氏体,从而使钢在较高塑性条件下,提高了强度,成为具有良好冲压成型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它适用于汽车框架,保险杠,车轮等构件,是一种较好的节能用钢。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对鞍钢300t碱性平炉生产的含钛钢和20MnSi钢钢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别、形态、数量和形状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钢中主要的夹杂物是长条形的硫化锰,其次是氧化铝;含钛钢中另有Ti(C、N)夹杂,其数量占夹杂物总量的11%,未发现钛的氧化物和钛的硫化物。含钛钢的夹杂物总量较20MnSi钢大约少20%,夹杂物的形状也较短和碎散。Ti(C、N)有时与MnS共生,在轧延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在平炉生产条件下,形成夹杂所消耗的钛量约0.02%。  相似文献   
10.
Zr对Al-Li-Cu-Mg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Zr加到铝合金中,由于形成细小弥散的亚稳立方Al_3Zr相(β’相),强烈地阻碍了再结晶。在Al-Li合金中,δ’相可在β’相上非均匀形核,形成复合相,从而加速了δ’相的粗化。Tite等人发现β’相周围的位错环可促进s’相非均匀形核。Tosten等人发现β’相可作为β’相的形核基底。Galbraith等人也观察到θ’和T_1相在β’相与基体界面处形核,并且用固-固相变理论进行了解释。Zr对四元系Al-Li-Cu-Mg合金组织的影响研究得不多,因而本文用金相和透射电镜对此进行了研究。 二、材料和实验方法 实验用合金在25kg真空感应炉内氩气保护下熔炼,浇注入石摹恚,锭型为4kg圆锭,其成分列于表1。铸锭经460℃/24h+510℃/10h两级均匀化处理,然后在450℃下用750kg空气锤自由锻成截面为45mm×15mm~2的扁坯。扁坯再经520℃/10h均匀化处理,在450℃保温1.5h后连续热轧至6mm的厚度,最后冷轧成3mm厚的板材。试样从板材上截取,在530℃固溶1h,淬入冷水中,在190℃时效0~50h。 TEM薄膜在30%(体积)硝酸甲醇溶液中,15V,<-20℃条件下用电解双喷制备。电镜观察在带有能谱的Philips EM420电镜上进行,操作电压为120kV。δ’相粒子平均直径和分布是在德国Kontron公司的IBASKAT3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