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传统人驾车与自动驾驶车将在一段时间内共存,形成一类新型混合交通.网联自动车的出现为车辆协同行驶提供了新的控制手段,传统的混合交通效率优化控制方法更多地立足于宏观流量的控制或小群体的局部优化, CAV对交通优化作用的潜能还有待开发.鉴于此,首先给出混合交通的信息物理描述,揭示混合交通物理拓扑的动态性;然后提出一种动态物理拓扑下基于CPS的混合交通牵制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网联自动车的行驶状态,间接影响、诱导和控制交通中存在的传统人驾车,从而优化整个交通系统.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而基于SUMO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牵制控制方法在更真实的场景下依然适用.  相似文献   
2.
3.
为提高云服务平台下产品设计服务推荐的质量,增强协同产品设计过程中用户与服务提供方之间的交互,构建了个性化产品设计服务推荐框架,并提出考虑用户需求偏好的设计服务推荐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用户初步聚类;利用改进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方法优化用户相似度函数及评分预测函数,以提高目标用户对设计服务推荐项目预测评分的准确性;通过用户对设计服务推荐结果的交互反馈,完成产品设计服务的更新迭代.以设计云服务平台上用户对壁挂式智能空调设计的需求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赵杭  陈亮  周承熙  陆森瑞 《数字化用户》2020,(31):0043-0045
当前,大数据发展战略已上升至国家层面,“十四五”期间“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目标也对大数据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国内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建设大数据安全测试环境。基于此,笔者对大数据安全测试环境的通用架构和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大数据安全测试环境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桂芝  赵亮  赵杭一涵 《煤》2020,29(5):59-61
文章通过对空气能热水器和传统取暖设施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从安全、环保、节能、经济、实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认为空气能热水器是煤矿供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用多路参考光实现的全息多通道技术。它利用θ调制和载频多通道来记录全息图。因为能方便地测量连续过程中的大相位变化,所以这个方法在全息干涉计量术中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Visio二次开发中ShapeSheet的使用以及Visio事件编程,重点阐述了室内分布系统的模具图形开发和电平输出自动计算的实现。实践证明,该套系统能够很好的提高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工作的效率,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设计周期,达到了预想目的。  相似文献   
8.
魔芋葡甘聚糖复合涂膜对鲜切莲藕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魔芋葡甘聚糖、黄原胶、植酸复合涂膜处理对鲜切莲藕保鲜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保鲜效果较优的组合质量浓度,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组合为15 g/L魔芋葡甘聚糖、1.5 g/L黄原胶、0.5 g/L植酸,在此条件下魔芋葡甘聚糖复合涂膜能有效抑制鲜切莲藕表面的褐变,降低呼吸强度,减少营养物质VC和可溶性固形物损失,并且可抑制其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以及提高抗氧化能力,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二硼化铝(AlB2)在空气、水两种环境中的热氧化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氧弹量热仪和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AlB2进行形貌、燃烧热值和在空气、水两种环境气氛中的热氧化特性和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lB2微观聚集态为不规则球型,颗粒表面呈层状结构。氧弹法实测燃烧热达到了36.05kJ·g-1,高于无定形硼(提高119.42%)。空气氛围下AlB2的氧化起始温度、反应效率、反应速率高于无定形硼,活化能相较无定形硼降低了约100kJ·mol-1。水蒸气氛围下,AlB2的氧化可分为铝氧化和硼氧化两个阶段,其中铝氧化阶段的反应起始温度较铝单质降低了约170℃,硼氧化阶段的反应速率高于无定形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亚10 nm集成电路芯片逐步进入消费电子、互联硬件、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由半导体制造设备所引入的晶圆缺陷对集成电路在良率与价格方面的影响将不断显现,由此带来的对典型缺陷进行高速识别、定位与分类等制造过程控制环节,将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传统的晶圆缺陷检测方法包括明场、暗场及电子束成像方法,尽管能够覆盖绝大多数缺陷检测场景,但难以在检测精度、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速度上取得较好的平衡。纳米光子学、计算成像、定量相位成像、光学涡旋、多电子束扫描、热场成像以及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在提升缺陷灵敏度、分辨率以及对比度等方面已初步展现出一定的潜力,这为晶圆缺陷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本综述将从缺陷的可检测性、缺陷检测系统与原理样机、先进图像后处理算法三个方面总结晶圆缺陷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期对初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跨学科工作者提供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