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测绘浙江兰溪倪大村古建遗产,并以此来透析其营造技法。浙江兰溪倪大村古建筑作为清代浙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形制体现清代传统民居建筑营造特点,并受到徽州及东阳等多元地域文化的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选取倪大村中的下明堂、古戏台与倪汝霖故居三座古建筑进行实地测绘,绘制出平面图、立面图与剖面图;在此基础上对梁架、斗栱等部件分类解析,从斗栱形制、梁架结构、建筑木雕三个视角探析建筑的大木结构及木雕装饰等主要形制特征,并总结分析其蕴含的地域特征。本研究致力于记录倪大村古建遗产信息,为其保护与修缮提供帮助,同时研究兰溪地区地域文化对当地古建筑营造法式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浙江清代民居建筑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晚明苏州文震亨香草垞示意平面复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嘉燕 《园林》2019,(12):9-15
香草垞作为文震亨所建所居之园,是其造园理念的再现。但鉴于此园已消失且史料残缺,目前相关研究仍未深入。由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考察,结合文震亨生平脉络,推断出香草垞的建园时间及景观要素,并对其示意平面进行复原。再基于示意平面深入探究香草垞的造园意匠,挖掘出其园林构筑中运用的繁简相宜法则及互观景观格局。本文为探析明代苏州文氏家族园林营造意匠的演变及晚明苏州士人园林研究提供考据。  相似文献   
3.
实地考察位于浙江义乌大元村由晚明清初士绅阶层女性倪仁吉营造的香草园遗址,并结合史料复原其景观原貌及示意平面,发现香草园意匠虽与明清江南士人园林有相似性,但倪仁吉可以自由出入中门,园内主体建筑以她女性化特质强烈的号"凝香"命名,体现出女性对园林空间的主导意识;多用男性士人视野下颇具女性特征的花木造景,植物配色较明清男性在园林中为女性营造的女性空间更多彩,造景植物的选择因她所属士绅阶层而在品赏及情感表达层面有别于平民阶层女性;她的园居生活兼具男性士人情致与女性趣味,具有代表士绅阶层女性园林活动的典型性,且依据园居类型的不同选择或开敞或隐蔽的活动空间,与多被安置在男性所造园林边缘区域内的女性活动空间的遮蔽性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测绘浙江兰溪倪大村古建遗产,并以此来透析其营造技法。浙江兰溪倪大村古建筑作为清代浙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形制体现清代传统民居建筑营造特点,并受到徽州及东阳等多元地域文化的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选取倪大村中的下明堂、古戏台与倪汝霖故居三座古建筑进行实地测绘,绘制出平面图、立面图与剖面图;在此基础上对梁架、斗栱等部件分类解析,从斗栱制、 梁架结构、建筑木雕三个视角探析建筑的大木结构及木雕装饰等主要形制特征,并总结分析其蕴含的地域特征。本研究致力于记录倪大村古建遗产信息,为其保护与修缮提供帮助,同时研究兰溪地区地域文化对当地古建筑营造法式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浙江清代民居建筑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云嘉燕  王浩 《风景园林》2022,29(5):130-134
作为园史研究的新热点,现有探讨侧重解析或真实或虚构的园林女性空间,未能揭示两者异同。清初女性倪仁吉设计的实存香草园与假想宫庭园让对照真幻女性在场园林成为可能。基于镜像理论比较两园园居空间、植景技法、造园观,发现香草园活动空间安排自由,宫庭园活动空间较遮蔽;香草园承袭士人植景技法并创新于配色,宫庭园兼容士商皆推崇的植景技法;香草园基于女性视角营造,宫庭园以男性视角建构。镜像映照出女性视角下的园林观,将其嵌入清初社会后折射出男性视角下的营造观,终以双重性别意识形态呈现出被清初程式化建构掩盖的多元女性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多以男性士绅视角解析清代江南园林空间,基于女性视角的探析仍未深入。本研究选取清代江南107位女性所作园林诗词5837篇,以社会网络分析法建构园林词汇网络,进行节点中心性、核心—边缘模型、社区检测分析。发现女性对植物景观的认知最多,对亭、楼、阁建筑类型认知最广,多关注建筑构件窗、檐、砌、阑;其认知结果为:园林构景具季候性、时间性特征;主要活动于庭、园、院中空间拓扑结构呈线形或环形的女性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学界对园林中叠石假山营建体现真山之境这一观点已有共识,其上的种植设计应兼顾美学与生态两方面的要求,并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辅助假山、烘托意境,但目前少有成体系的研究。为此,探究假山营建中这一约定俗成的植物设计方式。【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例分析、交流访谈及实地调研的方法,探讨“真境造山”理念下园林叠石假山的种植设计目的、原则、方法和技法。【结果】1)在设计目的上,应围绕“营真境、求意境”的理念展开。2)在设计原则上,注重“疏朗、错落、合宜、助势”——树形疏朗,叶不挡枝;栽植有层次,高矮变化错落有致;选择合适树种;种植设计为山服务,营造山势。3)在设计方法上,植物选择需适配假山风格,目的在于“取荫、遮瑕”;营建之前就应完成种植布局;山前、山中、山后3个区域采用不同的种植设计方法;通过植物的色香味体现假山意境内涵。4)在设计技法上,树种的选择以丛生多干的小乔木为主,与其他种类植物配合进行景观营造,后期通过合理修剪,体现假山造景的自然美。【结论】围绕“真境造山”的主题,细致研究了叠石假山种植设计的方法,加深了对传统造园叠山技艺的系统性理解,可为造园实践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8.
借景是20世纪60年代由现代主义建筑师所确立的一个园林设计概念。然而,最早提出借景的是中国晚明时期的造园家计成于1635年前后刊行的《园冶》中。事实上,这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就是借景。从一个造园者的视角审视借景篇,认为这是全书明确的、不言而喻的、综合性的结论。总体而言,借景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概念,而是风景园林哲学的精髓。同样,计成的借景非常符合现在对于自然和环境的论述。西方语言对《园冶》的翻译和评述失掉了这个深刻的理解,或者说陷入了建筑师的视角。在此提供了明版《园冶》中的借景一段,供后续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云嘉燕  杨云峰  汪辉 《园林》2022,(2):40-48
环秀山庄因戈裕良叠山而带动学界对其假山的大量研究,而植景作为串联园中建筑、假山、水体的重要景观元素被忽略.研究以空间形态学视角结合史料法与实地考察法分析18-21世纪环秀山庄植物配置、理法及构景演变.山庄植物历经生老病枯、花木改植后其造景功能、品赏方式、赏景季节也发生改变,多数新栽花木被移至枯损植物原生处,补植时虽考虑...  相似文献   
10.
既有研究多聚焦建筑、池山、空间分析,未能深入 阐释艺圃植景理法。基于景观设计学视角,以晚明至今未变尺 寸的乳鱼亭为基准制作其进深面阔3.98m×3.98m框格,分 析艺圃明末、清初、近代、当代植景理法演变,揭示出隐含中 的1:1、1:5、1:2.5、1:7.5、框格对角线列植、假山植景四 层次的配置规律。研究发现,该框格不仅适用于发掘平面图植 景布局特征,也能完好地诠释假山剖面图植景的层次理法,且 能证实明清造园匠师配置植物时确实存在基于某一景观要素的 尺寸进行植物配比的做法。研究中获得的艺圃传统植栽数值配 比,可为其植景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中国传统造园理法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活化传承提供有章法可循的操作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