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竖扭耦合的大跨度桥梁颤抖风振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Scanlan的颤抖振分析理论为基础,推导了桥梁截面偏心时大跨度桥梁竖弯、扭转相互锅台的颤抖风振基本方程及响应均方值表达式,以金门大桥为算例,证明了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以 Scanlan的颤抖振分析理论为基础 ,推导了桥梁截面偏心时大跨度桥梁竖弯、扭转相互耦合的颤抖风振基本方程及响应均方值表达式 ,以金门大桥为算例 ,证明了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3.
结构损伤引起的损伤特征参数的变化往往被环境因素(温度、质量)变化引起的损伤特征参数的变化所掩盖,从而导致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该文利用时间序列中的AR模型系数和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进行环境因素(温度、质量)影响下的海洋平台结构损伤识别研究。首先利用AR模型对实测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拟合,选择第一阶AR系数为协整变量,然后对不同节点的协整变量进行协整,将协整残差作为损伤指标,最后通过X-bar控制图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海洋平台结构的数值模拟和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钢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程.根据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的发展和需求,以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前提,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实施了“钢结构设计”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结合学科特点、具有鲜明实践特点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网壳结构为对象,利用粒子群算法研究了其环向和径向杆件上传感器的最优布点。首先讨论了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点以及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为探测累积损伤用的传感器最优布点;接着,以凯威特型网壳为例讨论了用粒子群算法求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最优测点。针对应变传感器提出了相应的适应度由曲率模态表示,根据该适应度采用粒子群算法搜索了凯威特型网壳上的应变传感器最优布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粒子群算法搜索网壳结构监测系统中应变传感器最优布点方法,计算结果稳定可靠,收敛速度迅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节点刚度对外伸端板连接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ANSYS14.0建立两个6层平面钢框架的有限元模型,梁柱节点分别为刚性节点和半刚性节点,半刚性节点利用非线性弹簧单元Combin 39单元进行模拟。考虑材料非线性及几何非线性,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对其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采用Pushdown analysis)及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柱破坏时,与刚性节点平面钢框架相比,半刚性节点平面钢框架的塑性铰出现较晚,失效点竖向位移增大,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降低,更易发生倒塌破坏,因此,进行外伸端板连接钢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分析时应考虑节点刚度的影响,否则会高估其抗倒塌能力,带来偏不安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包分析和BP神经网络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加速度进行小波包分解,然后对分解系数进行重构,求得各频段内的能量,将能量变化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对结构进行损伤检测。本文利用海洋平台模型对这一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激励未知、测量噪声及建模误差等因素影响,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结果存在明显不确定性。 为此,利用振动传递率函数和统计假设检验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用结构损伤前后加速度响应计算振动传递率函数; 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提取结构损伤前后振动传递率函数的第一阶主成分作为正态总体样 本;用多元统计分析中F检验法进行假设检验分析以达损伤识别目的。该方法无需激励信息,具有一定抗噪声能力,适合 处理激励未知、测量噪声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通过海洋平台结构数值模拟及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 行性。  相似文献   
9.
刁延松  任红 《振动与冲击》2014,33(18):115-119
结构损伤会引起动力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的改变同样也会导致动力响应特征参数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淹没损伤引起的动力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从而导致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失效。为消除环境因素(温度)的影响,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模型和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并结合标准差控制图进行结构的损伤预警研究。首先利用AR模型对结构损伤前后的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动态建模,并提取模型系数,其次利用因子分析去除温度对AR模型系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标准差控制图进行损伤预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成功地对四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损伤预警。  相似文献   
10.
考虑噪声影响时,无论基于刚度矩阵损伤因子的损伤识别方法,还是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方法对结构多损伤识别的效果均不太理想,容易造成误判。为此,采用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理论将基于刚度矩阵损伤因子和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损伤识别结果进行融合。平面桁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融合后能提高结构多损伤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