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揭示轴心受压钢构件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利用自行研制的专用设备,采用恒载连续升温试验方法,设13级约束刚度,3级初应力,6种长细比,对215根Q345钢管柱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温度应力是最重要的作用效应,在钢结构耐火设计与评估中必须考虑。升温后期温度应力虽下降,但此前试件已经失效。②约束刚度和长细比越大,温度应力越大,试件的破坏温度越低,反之相反;约束刚度越大,长细比越小时,温度应力-温升曲线塑性平台越长。③长细比影响试件的破坏特征:长细比较大时,破坏后侧向残余变形较大,轴向变形较小,为失稳破坏;反之相反,为强度破坏。④不同的初应力下在温升初期曲线基本重合,斜率相同;初应力越低,温度应力越大,曲线从初始重合曲线上分离越晚,反之相反。⑤随温升增大,曲线呈现4个阶段:温升较小时,温度应力与温升呈线性关系;随后应力增长变缓,呈非线性关系;温升继续增大,温度应力保持不变,试件进入塑性阶段;最后随温升增大而温度应力变小,试件失效破坏。  相似文献   
2.
利用ANSYS建立碎裂岩体加固的数值计算模型,对影响巷道围岩位移的诸多因素进行正交分析,分别得到各单个影响因素对巷道围岩位移量的影响规律,以及各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且对诸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3.
李焕群 《钢结构》2007,22(8):17-20
通过对国产某厂16Mn钢的高温强度试验,得到其恒载加温条件下不同温度时的临界荷载水平,以及在恒温加载下强度折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为我国钢结构建筑耐火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了细水雾灭火机理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含有不同浓度NaCl添加剂熄灭定量汽油火焰的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两端固定的工字钢短柱的温度应力进行试验研究,给出的温度应力估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符合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火灾中钢构件内力分析时,可把构件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在弹性阶段,温度应力的增加只与温度相关,但初始应力的大小决定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的温度(或时间);从构件进入弹塑性后期到莱一截面形成塑性铰可经历较长的时间,为超静定钢结构在火灾条件下利用内力重分布提供了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6.
介绍钢结构应用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及其面临的防火挑战,在例举钢结构几种防火措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各种防火措施的优缺点,最终提出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产某种低合金结构钢(16Mn)的高温试验研究,得到此种结构钢在恒温加载下强度折减系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在恒载加温条件及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荷载水平,为钢结构建筑耐火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定浓度的3种质子酸溶液(盐酸、磷酸、柠檬酸),3种无机氯化物溶液(氯化铁、氯化铝、氯化镁)以及质子酸/无机氯化物复配溶液对一定体积浓度的氨水进行洗消试验。结果表明:当质子酸浓度相同时,洗消氨水的最终洗消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柠檬酸、磷酸、盐酸;当无机氯化物浓度相同时,洗消氨水的最终洗消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氯化铁、氯化铝、氯化镁溶液;当质子酸/无机氯化物复配洗消液对氨水进行洗消时,氯化铝、氯化铁能改善盐酸、磷酸对氨水的洗消效果,但对柠檬酸洗消氨水的效果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Q420钢材高温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某型 Q4 2 0结构用钢在高温下的强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恒载加温比恒温加载钢材的强度要小  相似文献   
10.
循环荷载作用下层状节理岩体锚固效果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层状节理岩体非锚固与锚固模型的弹性模量E随岩体分层厚度h和块度α(岩块体积的立方根)的变化规律。试验的16个模型是层状和层状节理岩体非锚固与锚固模型各4个。得出的结论是:层状与层状节理岩体非锚固模型的E随h或α呈指数规律变化。层状与层状节理岩体,在第1加载循环时E随h或α呈对数规律变化:在循环加载时E随h或α呈线性规律变化。在非锚固条件下,岩体发生由表及里的层裂破坏,而锚固使层裂破坏得到了有效控制,模型破裂后仍具有良好的整体承载性能。岩体的h和α越小,锚固效果越好。高应力条件下对层状与层状节理岩体的锚固必须强调各锚固件的强度和锚杆的预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