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乡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过渡区域,其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城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梳理英国规划体系变化及其对城乡边缘区发展的影响,发现其经历了从"遏制开发、严格保护"到"多元发展、有机保护"的变化,其中自2004年起英国空间规划体系对城乡边缘区发展引导的做法尤其值得借鉴。以南剑桥郡为例,总结该地区城乡边缘区的规划及政策引导、规划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及规划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等经验,同时提出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相关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维持区域生态过程的完整性、预防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区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出发,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锡常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较大的林地和水域为生态绿化用地的扩张"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了苏锡常都市圈生态绿化用地的安全格局,以阻力因子的阻力值发生明显突变的点作为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生态绿化用地的划分依据,最终获得高、中、低3种水平绿化用地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核、一带、五脉、十廊、多斑块"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苏锡常都市圈绿化系统布局结构。该研究为大尺度区域的绿化系统空间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整体解决跨多个行政区绿化系统规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权衡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空间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挑战。首先建构基于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村庄土地资源配置分析框架;其次以溧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H村为例,从人、地、产等3方面分析H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出发,比较H村土地资源配置的5个情景。多情景评价模式有助于村庄规划的农业空间优化分析,廓清村庄发展的政策选择路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农业空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亩产收益的一般性排序为非农生产>非粮生产>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优先导向下应确保粮食生产规模,但农业现代化可能造成对老年劳动力的“挤出效应”;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具有地理品牌的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则更好;农业空间优化需要把握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土地流转与民生保障、非农就业与镇村融合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存量更新不应仅仅关注初始产权人的利益,更应关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外来人口基本居住权利,为其提供可支付的公共住房.房地产开发驱动下的城中村改造导致外来人口的住房排斥,本应用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土地增值收益被土地原业主“透支”,加剧村民与外来人口在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分配不公,居住空间分异固化.在厦门,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整村拆建在高昂的补偿成本下步履维艰,公租房供应面临空间错配和公平缺失的隐忧;从保障外来人口的居住权出发,提出了城中村升级改造与公共住房供应联动的思路与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避难空间是城市面对灾害时为居民提供防御场所的重要公共设施,其选址及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灾难来临时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从公共设施服务于居民的思路去关注避难空间体系的规划建设。为此,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的理论,构建从紧急避难场所到固定避难场所再到中心避难场所的避震空间体系规划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可以高效地进行避难空间选址,其所形成的避难空间系统在灾后的不同阶段均可以满足人群的避难需求。研究结合常熟市地震避难场所规划,明确避震空间体系布局,划分各等级场所的服务范围,以期为未来的城市避震空间体系规划及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景观指数是计量景观格局、定量化回顾区域土地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在传统的景观格局评价基础上,提出引入干扰度指数描述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相互干扰的强弱,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依据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分类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景观格局干扰水平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 1990—2015年间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规模增加了3313.93km^2,农田面积缩减了3585.21km^2,而以林地为主的绿色生态空间规模变化不大。2)25年间,研究区内景观多样性Shannon指数不断增加,破碎度NP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农田的优势度LPI指数不断降低,形状指数LSI不断上升;城镇景观的形状经历了规则—复杂—规则的过程,并较1990年呈现更加连片紧实的分布状态;林地的规模与形状LSI未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城镇对其的干扰度AI不断上升,人类活动对绿色生态空间干扰不断增强。3)上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城镇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此外,研究认为干扰度指数的应用能很好地描述城镇对绿色生态空间的影响,本研究结论能够为苏锡常都市圈的城镇与生态绿化系统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