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不仅需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更需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凝聚力量以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小城镇建设中,文化发展已成为小城镇建设的灵魂,人们尤其在注重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小城镇文化,优化小城镇形象,铸造小城镇精神,提高市民素质。本文拟就小城镇文化发展如何推进小城镇建设问题作一些探索,尝试性的提出一些文化发展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品位的途径、思路,并进而探讨小城镇建设中文化机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理想聚居地。走生态城市建设道路是解决现代城市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不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加强对生态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研究,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对走有中国特色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生态城市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弥补因征地与失地导致农民社会保障的缺失,关键在建构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保障机制、基本的医疗及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创业保障机制、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及分配保障机制、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法律援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以0.625%的速度递增.如何将公共财政的建设落实到财政的基层环节——乡镇.并在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因势利导地构建小城镇公共财政,不仅是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同时也是保证城镇化建设、引导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公共财政如何推动小城镇建设问题作一些探索.尝试性的提出一些保障和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及公共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思路.并积极探讨财政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城镇化的进程有赖于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其中最基本的条件和环境要素就是要有功能完善的城镇公共设施及其提供的公共服务。随着中国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城镇建设工作,就是要把城镇建设好,让人民生活好,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本文旨在按照现代城镇发展的要求,在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城镇公共设施需求发展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在地球环境更加引起全社会关注之时,城市的形象备受瞩目。环境质量一跃成为衡量现代化城市的第一标准,而城市生态化就是决定环境质量的第一要素。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为市民提供一个集生态环境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本文旨在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在推进城市生态化机制构建路径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44.9%,同发达国家平均70%的城市化率比较,我国的城镇化道路刚过半程。未来20—30年,我国将有3.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人口数量上看,相当于每年转移一个比利时。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途径和思路,来支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大发展时期,一方面,为顺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城市迅速扩展;另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兴建众多城市基础设施来满足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的需求;此外,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预计未来20年内每年将有千万左右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面对城乡两方面的压力,我国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前提是不能突破城市的承载能力。本文旨在按照城市承载力的要求,在推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安置及权益保护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成功之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正在加快由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化、高新技术向产业化转移的步伐.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开发建设用地的增加,城乡边缘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已不可避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历来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数字上看,人均耕地面积约1.3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1/3.但近十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地被大量征用.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其中70%以上是征地.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0.
许尔君 《建筑》2011,(4):13-17
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建筑理应将生态原则整合融汇到建筑创作中,在实践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适合自己国情的方式,创造出真正可持续的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