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31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莱芜市钢城边缘区永兴路的空间解读,提出了构建整体性城市设计的目标,重点通过对带形区域的功能定位、城市空间形态重新进行评估和认识,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研究确定城市边缘区城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现代城市广场因融入了公共交通、商业、休闲、娱乐、交往等功能空间而发展成为复合型的公共空间.紧凑城市的理论思想,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空间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济南泉城广场和西安钟鼓楼广场的空间整合分析,阐述了国内两个典型广场案例的整合特征,指出必须通过合理有效地空间整合,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GIS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解决了许多常规无法解决的问题.随着GIS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为GIS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景伟 《山西建筑》2006,32(9):37-38
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分析,从城市用地、城市交通、资源与能源、城市生态方面分析了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内容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的重大转变,面对目前建筑专业在图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探讨了对图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一些想法,提出了建筑专业图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教学,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关于图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是"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研究主要对地铁车站类型及站域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即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和用地特征)、站域地下空间控制要素及指标体系、环境容量控制、功能系统控制和竖向控制等进行探讨,并以常州市为例,提出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素的构成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学校园之中公共聚会的空间,校园广场是校园空间不可缺少的要素.城市伦理学的发展,为校园广场的设计提供了伦理学依据,通过分析校园广场的类型与其伦理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引出了对校园广场设计的伦理学思考--人性化设计,包括广场空间尺度与围合设计、广场铺地及建筑小品设计、广场绿化与广场水环境设计、广场无障碍设计、广场的微空间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地下空间在整个城市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通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整合居住区空间功能,能够使居住区获得更为丰富的空间资源。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在区内交通、商业及公共服务、市政、防灾与防护等功能方面不断拓展和完善,根据地下空间环境适建性,对停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服务、金融邮电、行政管理等用地,提出具体的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求,并且明确各项控制指标。现代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应注重加强地下空间的连通性,突出半地下空间的生态景观性以及利用下沉广场和下沉庭院创建上下部空间的景观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土力学课程教学内容较枯燥,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通过广泛发掘土力学课程内容趣味点,以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为基本框架,设计以兴趣激发为特色的土力学课程启发引导新型教学方案。将趣味点融入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从学生日常见闻和切身场景中引出问题。在启发引导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适时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充分享受求知乐趣的同时寻求问题答案,最后通过总结环节激发学生成就感,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以实际案例介绍新型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剖析方案的设计依据与实践经验,并基于教学实践反馈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一个既具有城市产业功能,又具有城市园林绿化功能以及城市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的复合型生态园区,在高端、生态、环保的总体目标下,中德生态园的地下空间开发尤为迫切。中德生态园的建设背景、规划定位、总体空间布局等对地下交通设施系统、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物资储备设施、地下防灾与防护设施等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规划建设要求。为满足中德生态园地下空间开发的有序性与科学性,有必要在地下空间使用与开发容量控制、空间组合及建造控制、配套设施控制、行为活动控制、开发建设管理控制以及开发控制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为中德生态园园区地下空间利用提供开发建设依据,有利于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