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建筑,而城市的发展又必然需要拆除历史建筑,创造新建筑,而新建筑又终将成为历史。发展和保护在多数人眼中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当紫禁城被作为博物馆展览时,其实作为一个宫殿建筑,它已经死亡了,只不过是一个标本而已。一个城市中建筑的记忆是短暂的,而空间结构则是一个城市所独有的长期记忆。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建筑学教师的海外教育背景与其在国内各建筑院校分布情况,以及对目前我国建筑教育的影响。本文以"文革"为界,根据前辈学者的研究资料,简要介绍了20世纪之初,我国建筑教育的建立、起步与发展的历史;随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学科评估系统下我国8所建筑院校的师资海外教育背景情况及其影响,讨论了海外经历与建筑院校国际影响力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日本、美国、瑞士的建筑教育对我国当前建筑教育者影响较大,且我国不同建筑院校受海外建筑院校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建筑学科的特殊性,建议不再将博士学位作为建筑院校教师的准入门槛,同时引入受过海外研究训练的毕业生进入中国的建筑教育界,以提高我国建筑院校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杨岚  赵潇欣 《城市建筑》2023,(3):164-167
神垕镇作为钧瓷的原产地,因钧瓷而兴。钧瓷始于唐,盛于宋。钧瓷作为传统工业遗产,其相关的生产技术、生产环境、生产社会等,密切影响着神垕镇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文章通过对神垕钧瓷工业遗产的背景分析,厘清钧瓷工业遗产构成中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从3个方面探讨神垕镇钧瓷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钧瓷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4.
工业社区的衰败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衰败的工业社区同时存在着物质空间老化和社会关系破裂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工业社区的更新与发展,让边缘化、封闭化的工业社区积极融入再城市化发展,成为城市社区中有机的部分,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一个全新问题。选取南京江南水泥厂社区作为案例,通过对相关社会部门和居民群体的调研获取相关资料,综合考虑社会与经济资本问题进行研究性设计。最终提出了社区整体结构调整、住宅改建与扩建、社区工业遗产与公共空间活化利用这三个针对工业社区的更新策略,为老旧工业社区的更新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样本。  相似文献   
5.
工业社区的衰败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衰败的工业社区同时存在着物质空间老化和社会关系破裂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工业社区的更新与发展,让边缘化、封闭化的工业社区积极融入再城市化发展,成为城市社区中有机的部分,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一个全新问题。选取南京江南水泥厂社区作为案例,通过对相关社会部门和居民群体的调研获取相关资料,综合考虑社会与经济资本问题进行研究性设计。最终提出了社区整体结构调整、住宅改建与扩建、社区工业遗产与公共空间活化利用这三个针对工业社区的更新策略,为老旧工业社区的更新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样本。  相似文献   
6.
步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城市的急剧扩张与蔓延,国内许多大学都在新的开发区设立了新校区。或许是新区的用地不如主城区紧张,这些校区的规划面积往往巨大到异乎寻常。于是学生,尤其是那些经历过老校区生活的学生们,搬迁到新校区后,虽然生活、学习等物质条件明显优越于过去,可仍旧怀念老校区充实而惬意的生活。在我看来,那不仅仅怀念的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生活的空间与习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吞噬着多样化的地域建成环境,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且这种现象正在向乡村蔓延。建筑与城市研究设计者们正开展着实践活动,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本文以文村项目为例,以图片分析、社会评论以及村民反馈为资料,讨论了当代中国建筑师在乡村进行的建造实践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效,批判了以个人风格为主导的乡村更新与建筑实践,认为在不熟悉的"非城市"区域发展应当采用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且需要循序渐进地慢发展,以应对各种变化的可能,保证乡村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木构架,一种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然而从梁思成先生等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伊始,其分类并不是从结构角度入手,而是从局部的节点构造的描述性分类,没有能够清晰地阐释整体构架的本质特征。该文通过各学者对"抬梁"、"穿斗"的定义描述分析,以及其他分类方法的比较,发现"抬梁"、"穿斗"对中国传统木构架难以全面覆盖或归类困难,大胆设想"抬梁"、"穿斗"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童寯先生(1900-1983)是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学家,其写作文本数量多、范围广、周期长、连贯性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概括了以作品为中心和以作者为中心两种现有研究模式,并在当代哲学的启发下,提出多文本阅读与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多文本阅读将童寯的写作文本与其他学者的文本并置,关注它们之间的意义重叠和冲突,进而深入理解其建筑思想的基本特征。话语分析是对其知识生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关注写作背后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观等理论预设,并追溯其话语基础。在分类与分期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针对其建筑评论、建筑史和园林史等三类写作产品的研究框架,并指出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挖掘童寯建筑思想,还可以展现近代建筑家的思想群像。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记录了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构设计和设计方法论课程中对南京南捕厅一处旧宅的两次设计改造的课程总结与思考过程,提供了设计上的两种思路,即建构设计思路与形式设计思路。通过基本的建构逻辑落实了设计的概念,试图寻求城市更新中建筑改造对城市空间的公共性补偿,并进一步展开空间的形式逻辑思考,强调建筑空间设计的形式逻辑性与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