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建立了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理论模型,该模型能考虑钻孔内比热容和地埋管内循环液体沿竖直方向的对流换热。基于该理论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分析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材料参数对其换热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钻孔内回填料的导热系数较大、U形管两臂较近时,两臂之间会发生明显的热短路现象;U形管两臂间距越大,换热效率越高;U形管管径越大,换热效率越高;回填料的比热容对地埋管的换热效率在短期内有一定影响,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时,回填料比热容的影响可以忽略;钻孔内回填料的导热系数对地埋管的换热效率有较大影响,当其小于岩土层导热系数时,地埋管的换热效率会随回填料导热系数的增大而较快提高;但当其大于岩土层导热系数时,由于两臂间的热短路增强,地埋管的换热效率随回填料导热系数的增加而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
3.
4.
姚晶  赵云辉  赵石 《建筑机械化》2020,41(5):24-27,31
以新加坡某项目为背景对盾构隧道热源进行分析,从盾构通风和制冷系统原理、配置、理论计算等方面进行说明,为后续盾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针对目前通风制冷只能降低盾构主要操作区域温度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最终达到降低整个盾构区域温度,提高工作舒适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内置并联U形埋管能量桩热交换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管内循环液体竖向对流换热和支管之间的热干扰。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桩内埋管布置形式对能量桩换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能量桩换热效率随埋管数量增加而提高,尤其是桩内埋管数较少时,而当埋管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增加对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影响很小;若埋管数量一定,桩内所有U形管的支管等间距布置时能量桩的换热效率最高;U形管进出水支管的布置顺序对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影响很小;若循环液流动速度保持不变,增加埋管直径能增大能量桩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6.
对高温地区盾构施工中元器件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异常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冷却系统的处理措施。并以多哈某项目为背景,通过热力学公式计算分析盾构机各部件发热和散热情况,对通风制冷和水冷系统进行原理分析和理论计算,提出了新的冷却水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临涣煤矿六采区的地质条件为背景,使用FLAC3D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比探索在不同区段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区段煤柱宽度增加的同时,围岩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峰值随之减小,且巷道两侧应力峰值差值不断减小;煤柱宽度增加,煤柱稳定性逐步增强;巷道两帮塑性区破坏形式39 m和49 m煤柱以张拉破坏为主,59 m和69 m煤柱以剪切破坏为主,巷道两帮塑性区范围较大;区段煤柱的留设宽度为59 m。  相似文献   
8.
以广佛线某盾构为例,介绍了盾构内循环水系统的设计依据与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系统进行了验证,为盾构内循环水系统故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盾构内循环水系统设计提供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广佛线某盾构为例,介绍了盾构内循环水系统的设计依据与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系统进行了验证,为盾构内循环水系统故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盾构内循环水系统设计提供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格林函数法建立了半无限空间饱和介质均匀渗流线热源模型解析解,编写了计算程序,分析了饱和岩土均匀渗流群埋管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渗流改变了岩土体内热量输运模式,热量沿渗流方向输运效应显著.在场地条件允许情况下,钻孔宜沿垂直于渗流方向布置,以减少热量累积影响.钻孔梅花形布置时岩土介质最大温升略低于钻孔顺排布置,结合现场施工因素综合考虑,宜顺排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