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romb.  Z 郭华瑜 《新建筑》1997,(3):23-23,42
中国当今的城市环境发展显然与现代生活的需要不相符合,指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不尽发只意的现象,并呼吁尽是开展研究,找寻这个特殊的国家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特殊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楼阁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它不仅是所处场地之地标建筑,且建筑形态及场所空间更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山水环境的整体意境。本文以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为契机,针对栖霞山主景区景观现状存在的山阙缺形问题,提出虎山景观格局重塑方案,明确在栖霞山风水环境格局特征下的碧云楼选址;从栖霞山历史文脉传承和新景观意境塑造入手,对碧云楼形态选择、尺度控制、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塑造沿江景观带上虎山山巅“有凌云意”的场所精神;探索既延续城市历史景观文脉,又契合城市景观新秩序的山地楼阁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彩画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瑜  戴蓉 《古建园林技术》2010,(1):74-78,81,82
<正>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陵墓,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地区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下,经过六百余年的沧桑历程,至今仍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筑设计实践为例,以三组新建筑的选址与明中都城之三座祭祀祠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契机,探索三者在明中都、清凤阳府、凤阳县的各时期城市形态变迁中的史脉变化,思考在此类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应如何溯城脉,塑造融合传统与当下的新城区建设格局;探索应如何理史脉,顺文脉,选择适宜建筑语言,再造融合史脉传承与场所精神的新传统建筑。凤阳县三组新传统建筑的设计实践,就是对激活历史密码,彰显历史城市史脉、城脉、文脉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始建于明朝初期,是现今无梁殿建筑遗存中较早的实例。灵谷寺无梁殿近代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屋顶拱券已重新翻修,但基址与格局中仍有丰富的明初建造信息。文章结合史料研究、实地测绘,探析明初灵谷寺无梁殿形制特点,分析砖石拱券砌筑技术特征,开展对灵谷寺无梁殿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辽金时期的建筑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下的产物,为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留下的天花藻井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文章以辽金时期典型殿堂藻井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的形制结构、藻井与建筑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藻井在建筑空间中所营造的空间特征几个方面的解读,总结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的布置特点,从而展现藻井对殿堂建筑空间营造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华瑜 《华中建筑》2004,22(5):131-132,136
通过对明代官式建筑大量实例之斗栱用材等级的分析,结合历代营造尺在进制划分上重分数,轻几何的传统对其使用的影响,以及明尺与唐、宋、元各代营造尺关系的研究后发现,明代建筑在斗栱斗口的取值上已基本表现出以1/4寸为等差值增减的规律。它较为有力地证明了明代在用材制度上已基本摒弃了宋代的材份制,开创了斗口制的雏形。通过对明代单、足材栱构造与取值的改变以及清代斗栱用材的继承等方面验证了明代建筑这斗口划分规律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是明代采用斗口制度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8.
郭华瑜  张彤 《华中建筑》2001,19(1):41-45
该文通过对北京紫禁城与法国凡尔赛宫这两座东西方文化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的比较,阐述由于东西方在文化、历史、哲学及技术上的巨大差异,使二者在相似的建造背景下,表达君权至上这一相同主题时,使用着截然不同的方式。致例它们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乃至造园意匠中均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是在考察了我国一批明、清官式建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论述明代溜金斗的构造特点、形成过程,并从结构角嵍确治隽肆锝鸲返靡圆敕展的原因,指出它的出现是特定嵤逼谠诳凸厶跫圃枷拢ㄖ慕峁辜际跛讲欢戏⒄梗慕谋厝唤峁敲鞔睢⒚碛罱ㄖ覎内装饰艺术的新创造。  相似文献   
10.
郭华瑜 《华中建筑》1997,15(4):55-58
文章是在考察了我国一批明,清宫式建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论述明代溜金斗Gong的构造特点,形成过程,并从结构角度分析了溜金斗Gong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指出它的出现是特定时期客观条件制约下,建筑的结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改进的必然结果,是明代宫殿,庙宇建筑室内装饰艺术的新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