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建筑科学   4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浙江小城镇职能的类型分异及其形成机制 浙江小城镇的职能类型按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主要可分为以下六类: 1.市场贸易型 这是浙江最典型的城镇职能类型,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形成:一是依托城乡集贸市场,在传统集市贸易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乡村的更新升级日益与大都市消费空间扩张、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杭州为例,其外围乡村地域已经形成动力机制各异的不同消费空间圈层模式,研究选取3个典型美丽乡村为案例分析对象,构建美丽指数对其现状特征进行评价,并探索各自不同的动力机制。结论是,3个乡村均具有生产与消费兼具的地域空间特征,在人居环境、社会文化、产业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于受不同的动力主体推动所致,由此也形成了都市化背景下乡村空间的圈层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雨洪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是缓解快速城市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其雨洪管理政策已趋于完善并初见成效。本文在简要梳理19世纪以来国内外雨洪管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比剖析美国、英国和中国雨洪管理的特点和差异,总结先发国家在政策法规、管理机制、经济激励和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以及我国当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雨洪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为构建科学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模式和良性的水循环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3S技术、SCS-CN模型、影子工程法研究杭州市地表覆被变化与地表土壤渗蓄管理雨水绩效的空间分异,结论显示:杭州市及各城区土地覆被均呈现显著的建设用地对耕地的捕捉,土地非农利用趋势明显。杭州市地表土壤渗蓄雨水总量与总价值呈下降趋势;林地与耕地是土壤渗蓄雨水与管理雨水价值的作用主体。各城区地表土壤渗蓄雨水量与管理雨水价值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上城区呈现相反趋势;整体呈现中部城区最低,近边缘城区其次,远边缘城区最高的空间格局。各城区单位面积土壤渗蓄管理雨水效能(渗蓄雨水量与管理雨水价值)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上城区呈现相反趋势;整体呈现中部城区低、边缘城区(除江干区)高的空间格局;但是效能差异没有各城区土壤渗蓄雨水量、雨水管理价值的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5.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密切相关,运用Landsat TM/ETM+和Terra ASTER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对近年来杭州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进行分析.将杭州市的地表温度数据与历年的城市用地状况进行关联分析可知,从2000年开始,杭州市的"热岛效应"基本呈减弱的趋势,且与城市用地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经济成长过程中各要素运行规律的研究 ,指出经济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要素结构的同步协调。根据这一观点 ,笔者认为当前城市开发中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规划目标制定与实施过程脱离实际经济成长轨道 ;接着 ,以经济成长为导向 ,对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的方向、性质 ,以及目标实施的过程与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当前区域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剖析了传统农业型小城镇发展的现实困境,探讨了基于农业现代化导向的小城镇发展路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型小城镇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前虎  潘兵  司梦祺 《城市规划》2019,43(10):22-28
小城镇作为城乡交互的重要节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将大力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重组配置,小城镇也将面临能否由"区域分异"走向"区域分工"的战略抉择。以浙江省为例,在剖析当前省域小城镇社会空间极化、职能类型分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对浙江省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视角提出针对性的战略指引与政策供给,为"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小城镇的特色协同发展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卷评析的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绩效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前虎  汤婧婕 《规划师》2008,24(9):89-93
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基于不同形态、不同供给主体、不同区域的12种公共品的农民满意度和需求度的问卷测评可知,浙江省近五年来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绩效明显,呈现硬公共品供给绩效优于软公共品、社区层面公共品供给绩效优于政府、政府层面公共品供给绩效优于市场,且区域差异性明显等特征。研究认为,新农村建设应回归农民本位,即回归到涉及农民近期迫切需要的、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公共品建设,并高度重视建设内容、建设主体及建设时空序列上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污染日益加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街区土地利用过程中道路交通布局结构的不合理。文章基于杭州市地形图和谷歌地图,解译得出杭州4个典型街区的道路交通布局结构指数,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同步得到4个街区的水质指数;运用SPSS和Matlab软件,分析降雨径流污染及其与街区道路交通布局结构的相关性。结论为:交通性路网是造成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非交通性路网密度的增加及公共交通环境的改善能够引导优化居民出行方式,有效抑制个体机动化出行,避免道路雨水径流水质的持续恶化。最后,提出面向径流水质优化的城市街区道路交通布局结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