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日本钢结构协会主办的“JSSC”会刊,1992年秋季号专就日本钢铁新材料的发展,刊出了一组文章,值得我国同行借鉴,现据此作一综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四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钢材的缺口越来越大。如何生产更多更好的建筑钢材,合理使用建筑钢材,已成为各有关部门共同的奋斗目标。在进行调查研究和参考有关资科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钢结构科研工作,对我国建筑钢材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我国轻型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着重从冷弯型钢、H 型钢、压型钢(铝)板、高频焊钢管(无缝钢管)及配套的建筑材料等几方面的生产和工程实例进行了论述。并对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规程)及产品标准的编制情况和全国建成的一批生产轻型钢结构建筑构件的工厂作了简要介绍。最后根据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1 会议概况第三届太平洋地区钢结构学术会议(The Third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简称PSSC 1992)于199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日本东京经团会馆举行。参加会议的国家有日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意大利、南非、加拿大、波兰等大约350多人。其中日本参加人数最多,除日本钢协有关领导,还有钢厂、金属制品厂、设计、施工单位,东京、大阪、京都等大学、在日本的部分中国留学生也参加了会议。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有同济大学、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机电部通用机械研究所、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中国钢协等单位的8位论文作者和代表。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末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幢高层钢结构房屋到现在已有百多年历史了。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高层钢结构建筑在城市中的不断涌现,现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象征。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在其首都和其他大城市,  相似文献   
6.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 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于6月22日开始到今天就要结束了。会议开了三是完成了预定目标。协会理事、各专业协会理事长、秘书长和专题论文作者和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二届一次理事会会议以来协会的工作,研究,探讨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如何开拓协会工作,使协会工作更好地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国钢结构协会顾问、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原冶金部副部长周传典同志,民政部社团管理司范怀真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协会常务副会长刘鹤年代表第二届理事会做了协会近三年工作情况和今后打算的工作报告。10个专业协会代表在会上做了工作总结报告和协会工作经验的交流。还有18名同志在大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发言。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刘鹤年副会  相似文献   
7.
蜂窝梁的简化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正> 钢梁腹板间开洞形成的蜂窝梁,具有自重轻、承载能力高、经济、美观等优点,在国外已成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承重构件。它比实腹梁可节约钢材25~50%,节省油漆和安装运输费用1/3~1/6,比组合桁架梁制作简易,防腐性能好,而且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穿设各种管道、电线,这对高层建筑甚为有利。因而,从本世纪初首次被应用于工程以来,随着轧制宽翼缘钢材的出现,已日渐广泛地被应用于桥梁、厂房、办公楼、轮船及吊车桥架等工程  相似文献   
8.
<正> 第三届太平洋地区钢结构学术会议(The Third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于1992年10月26至2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意大利、南非、加拿大、波兰等国的代表350多人。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有:同济大学、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中国钢结构协会等单位的论文作者和代表。会议安排了6个专题发言。有 Patrick J.Dowling,钢板结构稳定的最近进展;Geerhard Haaijer,美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TJ17-74)中规定螺栓和铆钉的最小容许边距为1.5d和1.2d,端距为2d,对于高强螺栓的摩擦型连接也遵照此项规定。这个最小容许边距和端距是参照国外规范沿用下来的,我国没有对这项规定进行过验证和系统的试验研究。目前有些国家已将高强螺栓的承压型连接列入设计、施工规范,对于这种类型的连接,在确定其最小端距时,要考虑到连接板厚度(即承压比)的影响,而我国的设计规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