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8篇
矿业工程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钼铅分离过程使用磷诺克斯抑铅浮钼存在毒性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新型环保型抑制剂BK508C替代磷诺克斯试验研究。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矿浮选试验的方法研究了BK508C对辉钼矿与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分子模拟、接触角测试、吸附量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其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采用12.5mg/L用量的BK508C可使方铅矿的回收率降至10.82%,人工混矿分离试验分离系数达到6.32,分离效果高于磷诺克斯,说明BK508C可以替代磷诺克斯试剂实现钼铅分离。机理研究表明,BK508C与Pb2+以1:1配位方式形成络合物,化学吸附在方铅矿表面,在辉钼矿表面吸附较弱,可以实现选择性抑铅浮钼。  相似文献   
2.
传统钼铅分离过程中使用磷诺克斯作为抑制剂,存在毒性大、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降低金堆城钼精矿中铅的含量,对比了毒性较弱的巯基丙醇、L-半胱氨酸、1,3-氧硫杂戊环-羧酸、硫普罗宁的铅抑制效果,并对抑制剂用量进行了考察,经过比较选取1,3-氧硫杂戊环-羧酸作为金堆城钼铅混合精矿的抑制剂.经过条件试验,最终确定在再磨细度-3...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片段(EA,EMA,EAA)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机理。通过Mulliken布局分析、电子密度差以及吸附原子态密度对吸附体系的成键性质和相互作用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片段在高岭石(00-1)Si-O端面吸附能均要大于其在高岭石(001)Al-O端面的吸附能,主要吸附在高岭石(00-1)Si-O端面,三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片段在高岭石表面的能大小顺序为EA>EAA>EMA,经过Mulliken电荷和态密度分析,三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片段在高岭石(00-1)Si-O端面吸附主要为氢键。  相似文献   
4.
羟肟酸由于其具有用量少、选择性强、捕收力强、浮选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氧化矿浮选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浮选捕收剂。针对传统酯-羟胺法生产羟肟酸过程中存在三废高,产品纯度低的问题,对羟肟酸的酰氯-羟胺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5℃,盐酸羟胺、氢氧化钠与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1.2:2.6:1,苯甲羟肟酸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产品纯度可达93.58%。该合成方法明显改善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三废的排放。通过氧化铅矿浮选试验对产品性能进行了考察,浮选试验表明,在苯甲羟肟酸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酰氯-羟胺法生产的苯甲羟肟酸与市售苯甲羟肟酸产品浮选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锡石表面晶体结构及铅离子活化对苯甲羟肟酸和水杨羟肟酸在锡石表面的吸附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态密度及前线轨道理论分析了铅吸附后锡石(100)表面电子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铅离子吸附在锡石(100)后会降低表面氧原子的反应活性,增加表面的反应位点。根据前线轨道理论,从能量角度比较了苯甲羟肟酸和水杨羟肟酸与锡石(100)表面的相互作用能,揭示了羟肟酸浮选锡石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新型赤铁矿反浮选大分子抑制剂MOD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计合成的新型赤铁矿反浮选大分子抑制剂MOD对赤铁矿反浮选脱硅进行了纯矿物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研究,单矿物试验表明在阳离子反浮选工艺中,大分子抑制剂MOD对赤铁矿表现出良好的高选择性,同时对石英的可浮性影响不大。人工混合矿试验表明,在p H值11左右时,MOD用量5 mg/L,赤铁矿品位可达65.24%,回收率为98.29%。另外,Zeta电位测试及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抑制剂MOD在赤铁矿表面形成了吸附,从而使得赤铁矿得以抑制。  相似文献   
7.
对某硫铁矿精矿进行有价金属回收的实验室小型试验及扩大连续试验。在氧化焙烧—润磨造球—氯化挥发的原则流程下,确定了实验室最佳试验条件:氧化脱硫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1.0h、无水氯化钙添加比例7.0%、焙砂再磨细度-0.038mm占70%、氯化焙烧温度1 100℃、焙烧时间1.0h,在该条件下,氧化焙砂的砷脱除率为82.39%,硫脱除率为99.99%,金、银、铜的挥发率分别为96.37%、85.97%和70.61%,球团中铁的品位为61.03%。连续扩大试验结果表明,物料中金、银、铜的挥发率分别达到96.72%、90.91%和52.48%。  相似文献   
8.
针对选矿药剂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首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建立了铜钼分离抑制剂NaHS与BK511生命周期排放评价模型,并对比二者的生命周期排放评价指标。研究表明:BK511产品毒性低,用量少,采用一锅法制备技术,生产和制备过程不产生三废,使用过程有害物质排放少,说明与NaHS比较,BK511生命周期排放综合外部成本降低,对环境影响小。从产品抑制性能及降低生命周期排放角度两个方面证明,BK511是清洁、高效的铜钼分离抑制剂,是NaHS优良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9.
传统铜硫矿浮选工艺中采用大量的石灰,伴随着设备损害、环保问题突出等缺点。采用新型铜捕收剂,在低碱度条件下进行铜硫矿浮选试验研究,在磨矿细度-74μm粒级占65%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药剂制度,经过三次粗选、两次精选的开路试验,可获得铜回收率40.20%、硫回收率2.93%的铜精矿产品,实现了低碱度条件下优先选铜。采用普遍化微扰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新型捕收剂的结构和性能参数。通过与传统捕收剂的参数对比,新型捕收剂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与黄铜矿的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相差较大,捕收力较弱,而最低非占据轨道能量较低,对黄铜矿吸附能力强,对黄铁矿吸附能力弱,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尾矿处理过程中存在微细粒矿物难以沉降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高岭石为例,研究了在使用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的条件下,加入丁胺、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以及十八胺等阳离子对高岭石悬浮液沉降过程的影响,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阳离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主要是以离子性的氢键为主,随着碳链的增长,其键级略有增长,其吸附能也不断增加,说明阳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能力随着碳链增长而逐渐增强。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当碳原子数小于14时,阳离子对高岭石悬浮液絮凝促进效果随着阳离子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当碳原子数大于14时,阳离子对高岭石悬浮液絮凝促进效果随着阳离子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弱,这主要是由于其碳链过长,在悬浮液中分散性不好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