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北部某铜镍矿新建主、风两个竖井。其中风井净径3米,混凝土井壁,厚为250毫米,井筒全深285.6米。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不清,先后在24米水平及65米水平两处迂到大的涌水,涌水量为20(米~3/时),给井筒施工带来严重困难,井筒的涌水大部分从井壁接茬口处涌出,小部分由井壁薄弱处孔洞涌出。为井筒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决定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壁后注浆,以封堵涌水。注浆前,首先破除接茬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沿接茬缝周边,在适当位置上预埋4根泄水管,以便在浇灌混凝土接茬口过程中泄出涌水,以利施工。泄水管一端顶住岩帮,外露的另一端带有丝扣,便于安装泄水闸阀。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承载功能还是从企业外观的建筑艺术形式来看,井塔都堪称矿井地面主要建筑物。五十年代中期推广井塔以来,有关部门的设计工作者就一直努力改进井塔平立面构造及其施工设计。经济性、工艺性、建筑艺术性是建筑施工设计的基础,但它们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因此根据具体条件探讨最优方案时采用了各式各样的井塔型式。当多绳提升设备的工艺及机电系统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竖井施工中,采用深孔爆破技术是提高竖井掘进速度的基本条件之一。深孔爆破的优越性在于:增加了每茬炮的进度,相对减少了每米井筒的辅助时间,更大程度地发挥了环形或伞形钻架、大抓岩机、大吊桶、大提升机等机械化设备的能力,从而缩短了建井工期,节约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因而愈益为建井现场所重视和应用。近若干年来,我国部分竖井施工中采用深孔爆破的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4.
试论井巷围岩的注浆加固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井巷围岩为松软破碎时,常给井巷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有的井巷投产后,围岩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松动破裂,危及生产安全,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井巷将难以继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而又可靠的井巷修复方法,首推井巷围岩的注浆加固治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小直径竖井采用驱水注浆法。光面爆破、喷锚支护及设备悬吊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注浆结石体强度研究的方法 用人工的方法向地层中颗粒间隙、土层的界面或岩层的裂隙注入具有充填、胶结性的注浆材料,其目的有二:一是对被注地层进行固结或加固,以增加其强度;二是对被注地层进行堵水防渗。这就是说,为了取得好的注浆效果,就应形成足够而有效的浆液固结体,使该固结体不但有足够的大小、密实度,还有足够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在盐矿设计和开采期间进行新水平准备时,都必须用科学的方法预先计算出采准巷道的稳定期来。本文作者研究出了一种可对韦尔赫涅卡姆钾矿条件下采准巷道的稳定期进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注浆施工中,注浆参数如注浆压力、浆液扩散距离、注浆泵量、浆液注入量、注浆时间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合理选择,已为现场所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保证注浆工程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对岩体裂隙参数,如裂隙开度、裂隙孔隙度、裂隙迂曲度、裂隙稠密度等,对注浆参数甚至对注浆工程质量的影响,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对这类因素的影响及注浆中需考虑的必要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聚氨酯是由主剂(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制成的预聚体)、副剂(硅油、有机物)、促凝剂(三乙胺)和稀释剂(丙酮)按比例组成。除具有凝胶时间可控制、浆液粘度可调低、可灌性好、强度较高、耐酸碱腐蚀等优点外,还有一般浆材所不及的特点,其一是浆液遇水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浆液发泡,体积可膨胀2~8倍;其二是在密闭的空间内,二氧化碳气体可向浆液施加二次渗透压力,既利于浆液向更远范围扩散,又能促使浆液向粒度更细的介质或更细窄裂缝中灌注。  相似文献   
10.
1982年3月,顿涅茨矿井掘进托拉斯第三掘进工程处,在顿涅茨М.И.加里宁矿掘进了202米的东风井井筒。该竖井是采用标准装备系统,用普通混合作业法掘进的。根据顿涅茨采矿设计院设计的采矿工程发展规划,新井布置在距М.И.加里宁矿中央采区东北6公里处。该井深800米,净直径6米,掘进直径7米,整体浇注混凝土井壁厚度为500毫米。井筒装备施工图是顿涅茨矿井施工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