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凡口铅锌矿过去30年在充填工艺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淘汰了传统的碎石水力充填工艺,在利用选厂废弃尾砂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取得的进步还有废石胶充填技术及棒磨砂胶结充填技术,此外,在普通水泥替代物的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介绍了该矿充填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就充填工艺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凡口铅锌矿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毓海 《矿冶》2002,11(2):74-76
凡口铅锌矿在利用工业废弃物技术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介绍了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所采取的尾矿胶结充填、废石充填采空区技术 ,使尾矿利用率达 40 % ,每年在井下回填采空区的废石量达 4万m3。由于选矿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使尾矿产出率降低了 10 % ,每年少产尾砂 12万t;在废水综合利用方面 ,采用拦截井下裂隙水技术和工业废水治理技术使废水重复利用。这些措施均对凡口铅锌矿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环保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被誉为花园式矿山。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膏体)充填流变特性及自流输送参数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毓海  许新启 《矿冶》2004,13(3):16-19
高浓度充填是近十几年充填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根据高浓度(膏体)料浆输送试验数据,归纳了高浓度充填流变模型及其特性参数,通过分析计算,建议矿山采用高浓度自流充填方式:料浆浓度低于临界流态浓度3~5个百分点,充填管径4~6英寸,流速1 0~1 5m/s。  相似文献   
4.
采用CZI型高效分级浓缩旋流器对凡口铅锌矿尾砂进行分级,取代现有的多段浓密机浓缩的充填尾砂生产流程.一方面,通过旋流器分级有效剔除了尾砂中的微细粒级,极大提高了尾砂的胶结强度,因此可以用它取代磨砂作浇面砂;另一方面,旋流器对有效粒级良好的回收性能提高了尾砂的产量,试验表明尾砂的利用量可以由现在的15万t/年提高到25.03万t/年.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凡口铅锌矿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凡口铅锌矿达到年产18万t金属量的采矿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炼铅炉渣理化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炉渣的不同细度、炉渣的不同掺量、不同浓度及不同活化剂对炉渣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炉渣充填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炼铅炉渣可大量替代水泥进行胶结充填。  相似文献   
7.
充填体底部的细砂非胶结充填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选厂尾砂浆 ,在不添加任何胶凝材料的情况下 ,通过合理的配比保证了充填料良好的渗透脱水性能 ,使充填体的密实性和支撑能力都能满足大型采出矿设备行走要求。显著降低了充填成本 ,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高水速凝尾砂胶结充填工艺在凡口铅锌矿的试验研究及应用,并分析了该充填工艺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充填质量的因素,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该充填工艺与传统的尾砂胶结充填相比,克服了采场充填脱水、漏浆、充填接顶差等方面的问题,而且降低了充填成本,提高尾砂利用率,缩短了作业循环时间,因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微震监测系统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微震监测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多个方面的应用,着重阐明多通道、全数字型微震监测系统在凡口铅锌矿的建立和应用情况,详细说明了该套系统的组成、监测范围及其性能,通过采用人工震源验证了其定位精度高。该系统的建立对于推动我国矿山地压灾害监测和安全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发现,在密闭状态下,尾砂中硫含量的高低对胶结充填体的早期与后期强度及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在暴露状态下,含硫量低至4%的尾砂胶结充填料试块也会出现裂纹,直至全部崩解。指出采用高含硫尾砂充填的矿房和首层充填体,在底柱和矿柱回采时,揭露时间不宜超过50d,否则会氧化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