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纵弯褶曲区域巷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基于某矿1310工作面顶板岩层力学参数,运用FLAC3D软件对纵弯褶曲背斜、向斜、翼部处巷道应力分布及围岩破坏特征展开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纵弯褶曲背斜及向斜处巷道围岩的破坏程度较高,受到垂直及水平应力的影响较大,而翼部巷道要更为稳定,围岩受水平应力的影响较小且变形量要远低于背斜及...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某矿3303工作面不规则煤柱处于两侧采空状态时的稳定程度,通过数学模型对不规则煤柱最小安全尺寸及煤柱稳定性系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以数值模拟对不规则煤柱两侧采空状态下的应力变化规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煤柱最小安全尺寸为31.2 m,大于3303工作面推进36.5 m范围内不规则煤柱尺寸;煤柱稳定性系数为1.14,根据煤柱稳定性判别指标判定煤柱为稳定状态;不规则煤柱应力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大呈上升趋势,最大应力值与理论计算煤柱承载强度最小值基本一致;综合评定双侧采空状态下,不规则煤柱能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分析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现状,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煤岩识别技术无法实现常态化应用、液压支架跟机移架效果差、智能化设备可靠性较差等问题,提出通过优化截割三角煤工艺流程,升级工作面设备,提升智能化监控平台软硬件水平等建议,从而实现智能化工作面常态化开采.  相似文献   
4.
针对宏观角度研究巷道顶板结构造成的顶板脆弱区被忽视的问题,建立了岩梁稳定条件下的单位宽度简支梁极限跨距判别公式。结合工程背景,分析得到软弱砂质泥岩厚度、巷道跨度、软弱夹层及断层等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重要原因。通过采用岩层探测仪窥探顶板裂隙分布及离层情况并结合钻孔柱状图,以砂质泥岩厚度为主要指标对巷道隐患进行分级、圈定。结果表明,311102辅运巷从开切眼到3~#联络巷之间属于Ⅳ级冒顶隐患区域。针对性的设计了311103辅运巷支护参数,实现了对顶板脆弱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宏观角度研究巷道顶板结构造成的顶板脆弱区被忽视的问题,建立了岩梁稳定条件下的单位宽度简支梁极限跨距判别公式。结合工程背景,分析得到软弱砂质泥岩厚度、巷道跨度、软弱夹层及断层等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重要原因。通过采用岩层探测仪窥探顶板裂隙分布及离层情况并结合钻孔柱状图,以砂质泥岩厚度为主要指标对巷道隐患进行分级、圈定。结果表明,311102辅运巷从开切眼到3~#联络巷之间属于Ⅳ级冒顶隐患区域。针对性的设计了311103辅运巷支护参数,实现了对顶板脆弱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工作面缩面回采阶段的冲击危险性及控制技术,以东滩煤矿1310工作面缩面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软件对整个缩面区域的回采过程进行完整的模拟,继而在模拟结果基础上对缩面阶段的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展开设计。研究表明,缩面前,工作面越临近缩面位置,其应力集中值越大,应力差值成数倍增长;工作面回采至缩面位置时,辅助顺槽受应力叠加影响,冲击风险较高;缩面后,工作面应力波动较小,但遗留煤柱的冲击危险性增高。通过应力在线监测与大直径钻孔卸压相结合的方式对缩面阶段的冲击地压进行防治,现场实践效果良好,工作面实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断层区域模型,并进行数值结果分析,得出对于掘进工作面距断层不同距离下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而分析掘进冲击危险与巷道距断层不同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1)埋深增加,原岩应力值随之增大;(2)巷道开挖产生应力重新分布且与构造应力相互叠加,增加了发生冲击危险的可能性;(3)巷道距断层的距离越近,应力差值越大,冲击危险的可能性就越高。实践表明,加强对掘进前方冲击危险的探测工作并及时解危,同时减缓巷道掘进速度,可有效降低矿山冲击灾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