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MATLAB外部网络接口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TLAB是一个高级的数学分析和计算软件,它在科技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它不支持网络通信,使其在当今网络化时代的应用受到限制。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MATLAB外部函数接口(MEX动态链接函数接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涠西南凹陷F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一段,现今产量下降快,稳产难度大,急需进行注采优化调整。通过对沉积相和砂体叠置关系研究,分析了储层连通性,厘清储层分布和连通关系。通过岩心相和测井相分析,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背景下,细分出4种微相,采用连井剖面微相对比、储层地震反演及连通性分析刻画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划分出切叠型、叠加型、接触型和孤立型等4种砂体叠置类型,不同砂体叠置关系具有不同的连通特征。依据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砂体叠置关系和地震储层反演综合研究形成储层连通性地质初判,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和软件模拟结果对连通初判进行验证与完善,并创新采用注采对应率对储层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最终得到油田各油层储层连通性评价成果。储层沉积微相和砂体连通性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油田的生产调整优化,解决了老油田稳产增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4.
a-Si∶H叠层薄膜太阳电池的最佳设计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光谱,提高电池效率,可以在单结电池最佳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叠层技术.本文对a-Si∶H叠层薄膜太阳电池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提出各层电池的禁带宽度最佳匹配以及各层电池本征层的最佳厚度的设计方案.计算表明,当单结电池效率为12.09%时,三叠层电池的效率增加至16.93%,但进一步增加电池的层数,电池效率的增加变得缓慢.另外,禁带宽度对本征层最佳厚度也有一定的依赖关系.禁带宽度越大,本征层最佳厚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增加大米食用感官指标鉴定、米水品评试验和脂肪酸值的检测,对大米新鲜度、异味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啤酒风味的纯净、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为例,利用密井网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建立了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定量地质知识库.通过分析研究,将研究区流沙港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细分为5种微相类型,这些微相砂体有6种叠置模式.对现代扇三角洲沉积考察的定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辫流坝长宽比为1.65~4.25,辫流坝与辫状水道宽度比为0.65~5.00,该数据为刻画实际地下地质体的展布提供了重要依据.扇三角洲地质知识库显示,辫状水道宽厚比为150~200,辫流坝宽厚比为170~220,分支水道宽厚比为180~230,河口坝宽厚比为400~545.依据地质知识库数据,研究区注水井部署方案将注采井距定在420~800m,现场实施该方案后注水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数字液压缸,通过数字脉冲直接控制油缸的位置、速度和方向,实现了终点目标控制。  相似文献   
9.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液压系统振动和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液压系统主要组成元件振动和噪声的分析 ,建立了电机质量不平衡引起基础强迫振动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控制该系统振动和噪声的相关措施 ,并经过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机构液压系统的实际应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曾晓华 《硅谷》2008,(21):20-20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路的复杂性日益提高,使得用传统的实验设备和方法进行微电子电路和系统的维护已变得日趋困难,甚至不可能.如何能使电子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如何能使电子设备的维修更加快捷、准确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