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孟电厂935吨/时亚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水冷壁管曾连续发生横向裂纹,直接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就此问题所展开的试验研究工作,分析了产生裂纹的起因.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控制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使30万干瓦机组适应中间负荷的需要,通过电厂实地试验论证了机组变压变负荷的适应能力,负荷变动速率和机组变压运行的最低压力范围,对机组变压运行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1000吨/时亚临界压力UP炉水冷壁流量分配所用节流调节阀改装成节流孔板的试验研究。文中分析了节流孔板调整热偏差的作用及孔板压力降的选取方法。并例举了望亭发电厂的有关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望亭电厂30万千瓦机组锅炉爆管的主要原因是管内表面严重结垢,影响了水动力工况,引起了传热恶化,从而发生了爆管。本文可供有关设计人员以及电厂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变压运行锅炉垂直上升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压力为10~28 MPa、质量流速为500~1 220 kg/(m2·s)、热负荷为140~400kW/m2的工况范围内,在试验台上进行了直径38.1 mm、厚度7.5 mm垂直上升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亚临界压力区,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使内螺纹管具有明显的传热强化效果;随着压力的升高,特别是在近临界压力区,由于汽-液比体积的差值减小,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降低,所以强化传热效果降低.在超临界压力区,管内流体属于单相流体,当管中心处工质温度与贴壁处工质温度均低于拟临界温度时,管中心工质与管内贴壁处工质之间的比体积相差很小,使得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降低,管壁温度升高较快,传热恶化;当管中心工质温度低于拟临界温度、而贴壁处工质温度高于拟临界温度时,两处工质之间的比体积差增大,使得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增强,传热强化,壁温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1000MW超临界压力塔式直流锅炉为例,对不同负荷下螺旋管圈水冷壁的吸热偏差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螺旋管圈水冷壁的吸热偏差随着机组负荷的改变而变化,负荷越高,吸热偏差越小,在满负荷下,热偏差系数趋于1.在同一负荷下,由下部螺旋管圈和上部垂直管屏构成的水冷壁管吸热偏差比垂直管屏水冷壁的吸热偏差小;螺旋管圈水冷壁对改善炉内热负荷分布不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直流锅炉炉膛水冷壁布置型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中国直流锅炉的发展过程和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对超临界压力锅炉炉膛水冷壁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超临界锅炉理想的水冷壁应具有的特性,同时以实例对垂直管屏水冷壁和螺旋管圈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概述 谏壁电厂(7号炉)和姚孟电厂2号炉均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1000吨/时直流锅炉,它与上锅生产的935吨/时锅炉相比,在设计上有一些改动;其中包括为了便于等焓切分和缩短开始切分的时间而把启动旁路系统移往低温过热器后(图1)。 该两台锅炉先后在1980年启动并网后,发现低温过热器出口汽温最高曾达450℃左右,远远超出设计值409℃,严重危及了全由碳钢制成的启动旁路系统阀门及管道的安全。这一问题若不及时解决锅炉便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试析调峰机组对旁路系统功能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作者在几台12.5万千瓦机组上所进行的冷、热态启动试验及各种不同工况的甩负荷试验数据为基础,经过计算和分析,讨论了调峰机组对旁路系统功能的要求,并提出了可供实际应用的旁路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上海锅炉厂设计制造的1025t/h锅炉宽调节比四角同心反切燃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且介绍该燃烧器在上海吴泾热电厂11号锅炉进行燃烧调整试验的结果和运行实绩。本文可供锅炉设计和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