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能源动力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综合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的10例APS合并DVT病例的临床资料。单纯抗凝组(A组)4例,经颈内静脉置管溶栓并联合全身抗凝组(B组)6例,术后均口服华法林至少1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治疗前两大腿周径差为(5.55 ± 0.51)cm,治疗后为(1.85 ± 0.31)cm,B组治疗前两大腿周径差为(5.13 ± 0.45)cm,治疗后为(0.95 ± 0.26)cm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腿周径均有缩小(均P < 0.01),B组较A组明显(P < 0.05)。B组消肿率比A组消肿率高[(81.7 ± 4.1)%比(67.3 ± 3.6)%,P < 0.01]。B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A组[(13.83 ± 0.75)d比(20.75 ± 2.63)d,P < 0.05]。A组3例有效,1例无效;B组患者均治愈。结论 经颈静脉置管溶栓联合全身抗凝治疗APS合并DVT疗效明显,并且安全、省时;单纯抗凝治疗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介入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双介入技术治疗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17例均超声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待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充盈球囊,剖宫产术后即拔出球囊及一侧导管鞘,12 h后如无再次出血给予拔出另外一侧导管鞘,如有出血,给予急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记录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球囊置入照射剂量,子宫切除情况,对胎儿有无影响等。结果 17例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均成功;17例患者中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加部分膀胱修补术,1例再次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余14例术后均无出血;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120 s(最长时间为 200 s,最短时间为65 s),放射线剂量平均为20 mGy(15~35 mGy);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1 600 ml(300~6 000 ml); 所有胎儿术后均给予随访,至今未发现畸形等情况。结论 双介入技术不仅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术中出血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肝血管瘤瘤体内注射盐酸平阳霉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盐酸平阳霉素(含平阳霉素8 ~ 16 mg、利多卡因 3 ml)。术后采用彩超或CT随访6个月 ~ 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血管瘤瘤体大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中治疗1次38例,治疗2次13例,治疗3次9例,结果显示完全缓解 5 例,部分缓解 54 例,无变化 1 例。彩超或CT示瘤体内血流消失。术后8例出现低热,5例出现头晕伴胸闷,3例出现上腹痛伴呼吸困难,7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有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伤。结论 肝血管瘤瘤体内注射盐酸平阳霉素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是用于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观察推广及探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消融(PMCT)序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集早期肝癌患者66例,先行TACE,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分析术前、TACE和联合PMCT治疗后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Kaplan Meier计算无瘤累积生存率,Chi square分析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有统计学意义者引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66例早期肝癌TACE后较术前ALT、TBIL、DBIL显著升高(P < 0.01);联合PMCT后较术前AST、ALT、DBIL升高(P < 0.01);联合PMCT后与TACE相比,AST升高(P < 0.01),TBIL、DBIL降低(P < 0.01)。联合PMCT与术前、TACE相比 AFP均降低(P < 0.01)。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3年累积生存率98.5%。复发19例,1、2、3年的无瘤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3%、50.8%、41.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FP ≥ 100 μg/L、病毒载量 ≥ 103 拷贝/ml和肿瘤边界不规整是早期肝癌联合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是早期肝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法,TACE后序贯PMCT不会影响肝功能恢复进程,AFP ≥ 100 μg/L、病毒载量 ≥ 103拷贝/ml和肿瘤边界不规整是早期肝癌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自2009年1月—2012年8月4例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局部治疗情况。结果 3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术治愈,1例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方法治愈,未见瘤腔残留,随访7 d ~ 3个月无复发。结论 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主要与股动、静脉解剖关系的变异,大直径球囊的使用等因素有关,而超声引导下局部治疗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后狭窄(PITS)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PITS患者,分别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资料,观察气管狭窄部位、程度、形态,总结其影像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影像特点分析狭窄原因及其对PITS病情评估和临床处理的影响。结果 27例患者,共检出气管狭窄部位35处,分别位于气管切开水平10例、气囊水平5例和套管末端20例,狭窄程度均大于30%;其中局限性狭窄15例,影像特征为“沙漏状、束腰状”狭窄;节段性狭窄4例,影像特征为“带状、哑铃状”狭窄;复合狭窄8例。参考相应的影像特征,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及时、个体化的治疗。结论 PITS具有典型的影像特征,螺旋CT检查可作为PITS影像学检查的首选。相关科室可根据不同的影像特征评估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麻醉科气管插管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认识并及时预防、处理该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