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0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Computer Science和IT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渗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目前由于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也导致了木马、黑客、计算机病毒等恶意程序的入侵,给计算机安全甚至计算机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带来了极大地威胁,因此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势在必行.本文就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成因,还探讨了一些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效数字在医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彩霞  张怀斌 《广东化工》2012,39(14):74-75
在医用化学实验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应保留几位数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位数。文章强调了有效数字的意义、位数处理和运算规则,通过醋酸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阐述有效数字在医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地下水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是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任务。为了解决地下水对建筑物设计施工的影响,从岩土工程勘察角度,对地下水位的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目前存在着勘察时水位量测不准确等问题,从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供大家作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可经诱导产生胺氧化酶,该酶具有催化生物胺氧化脱氨生成相应醛、氨气和过氧化氢的特性。黑曲霉胺氧化酶产生分菌体生长和诱导产酶两个阶段。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出黑曲霉产胺氧化酶的菌体生长最佳培养条件:氮源为NaNO3,碳源为麦芽糖,接种量1%,培养时间24 h;诱导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诱导氮源为质量浓度60 g/L的正己胺,诱导碳源为葡萄糖,培养时间36 h,培养温度30 ℃,摇床转速160 r/min,初始pH 7.0,胺氧化酶酶活力从诱导前的1 006.5 U/g提升至1 422.4U/g,提高幅度为41.3%。  相似文献   
6.
胺氧化酶是一类有特殊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它能将生物胺降解为乙醛、氨、过氧化氢,从而可以减缓生物胺在食品中的危害。该文主要针对微生物所产的胺氧化酶的分类进行综述,根据辅助因子的不同将其分为含铜胺氧化酶和含黄素胺氧化酶,并从食品质量安全角度出发介绍了胺氧化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微生物胺氧化酶研究的前景。对微生物胺氧化酶种类的了解提供了依据,并对胺氧化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嘉利达国际集团创立于1875年,总部设立在德国埃伯巴赫,专业生产明胶、胶原蛋白等产品(图1)。随着集团迅猛发展,目前嘉利达在全球已有18个明胶生产基地(图  相似文献   
8.
以柑橘浓缩汁为唯一原料,研究了葡糖醋杆菌和鲁氏酵母在单一或混合模式下的3种溶氧水平中的发酵特征。结果显示葡糖醋杆菌对糖的利用弱,最低残留总糖和还原糖分别为292.31 mg/m L和74.41 mg/m L,但将乙酸完全消耗。酵母对柑橘汁中的糖和乙酸消耗较彻底,同时乙醇最大积累水平为65.00 g/L(静置模式)。在共酵模式下,溶氧的改善使得糖在72 h~96 h几乎被消耗完,而接种比例的改变将导致发酵终点乙醇最大浓度(35.00 mg/m L)从间歇振荡模式转变为静置模式。只有在单一葡糖醋杆菌条件下,发酵终点的乙偶姻浓度维持在(125.36±13.73)μg/m L。可见,微生物种类、接种比例和溶氧水平对整个发酵过程均产生影响。最佳发酵条件是葡糖醋杆菌与鲁氏酵母混合间歇振荡模式发酵96 h,其总糖和还原糖浓度分别为130.56 mg/m L和37.85 mg/m L,乙醇和乙酸浓度分别为56.00 g/L和33.97μg/m L,乙偶姻浓度为34.02μg/m L。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添加一株嗜盐产香酵母菌(鲁氏酵母)与米曲霉协同制曲,探讨制曲过程中酶系、各项理化指标及风味与酵母代谢调控的相关性。动态监测制曲过程中酵母菌落数、米曲霉孢子数、酶系活力、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采用GC-MS对成曲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酵母的添加量为1.5×106个/g曲料,米曲霉接种量为0.15%(m/m)时,米曲霉孢子数无明显变化,中性蛋白酶活与对照组相当,36 h时达到3100 U/g,α-淀粉酶活较对照组降低了22%,糖化酶活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7%,氨肽酶活、酸性羧肽酶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制曲结束时对照组与添加酵母氨基态氮和还原糖含量基本相近,有机酸含量低于对照。添加酵母和对照组成曲中分别检测出32种,2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分析知,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协同制曲并未对米曲霉生长及酶系产生显著影响,但改善了曲料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合成微生物群落及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微生物群落是指在明确培养基质的条件下,人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背景完全解析的微生物通过共同培养而形成的微生物群体,其可通过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特定的功能,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该文对合成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以及其在发酵食品酱油、白酒、食醋和酸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如何构建稳定、高效的发酵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行业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