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省名优茶产业结构合理,产量产值屡创新高,发展态势良好,但浙江仍面临采摘劳动力严重短缺、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附加值不高等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推动其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香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系统和全面地了解香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比较来自浙江省松阳、遂昌和武义3个不同香茶主产地的香茶样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以及香气成分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香茶样品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单体含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氨基酸组分中的天冬酰胺、脯氨酸和异亮氨酸在3个不同产地香茶中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香茶中共鉴定出49种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共14种),其总量占所有香气成分的35.33%~46.19%。统计分析发现,香气成分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相对含量在3个不同产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拟合参数为R2Y=0.832,Q2=0.625),成功区分3个产地的香茶样品;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分析了香茶中的23种关键香气成分在3个不同产地中的分布规律。其中橄榄醇、1-辛烯-3-醇、反-2-辛烯醛、苯甲醛、2,3-环氧-β-紫罗酮、β-紫罗酮、α-紫罗酮、2-正戊基呋喃、反,反-2,4-庚二烯醛、3,5-辛二烯-2-酮、反,反-3,5-辛二烯-2-酮和2-乙基呋喃这12种香气成分主要在松阳香茶中的相对含量最高;β-芳樟醇、α-雪松醇、香叶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和顺-3-己烯-苯甲酸酯在遂昌香茶中相对含量最高;而顺-β-罗勒烯、顺-己酸-3-己烯酯、顺-茉莉酮、吲哚和萘在武义香茶中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茶园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与红茶品质的形成关系密切。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形成红茶醇厚、香甜、高爽的滋味等品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选取较高海拔茶树鲜叶原料,通过对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发酵工艺对红茶品质影响的探究,初步得出合适的高海拔红茶发酵技术。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为400 m和600 m,土壤类型砂壤土的茶园茶树具有较好的红茶适制性,制成的红茶品质优异。采用变温发酵技术制成的红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更具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大叶种鲜叶原料的生化特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清水3号、香归银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茶普蕊)的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等不同嫩度的茶树新梢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主要滋味物质(茶多酚、黄酮苷、氨基酸及可溶性糖等)含量,探明不同品种云南大叶种鲜叶原料滋味品质随嫩度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嫩度鲜叶的分类,建立不同类别鲜叶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茶树新梢的成熟度越高,酚氨比、总简单儿茶素、黄酮苷、过氧化物酶等值越高(且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显著高于单芽和一芽一叶(P<0.05)),但没食子酸、氨基酸等值越低(且单芽和一芽一叶显著高于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P<0.05));茶多酚、总酯型儿茶素、咖啡碱等值随着嫩度的降低先升后降,与一芽三叶相比,一芽二叶的茶多酚、总酯型儿茶素、咖啡碱等值分别增加了7.67%、13.77%、10.22%;黄酮苷和可溶性糖中含量较高的组分分别为芦丁、蔗糖,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03%~0.93%、0.14%~1.14%;单芽的云抗14号、一芽二叶的清水3号分别为适制绿茶、适制红茶的较佳原料;多元统计分析可把不同嫩度鲜叶分为单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浙江机制名优茶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制名优茶再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