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一种载体,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多媒体图象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历史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防军工企业中超长、超重、超精零件的车、铣、钻、镗等工序的复合加工工艺要求,我国研发了HTM80600sub复合加工中心,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该产品使用多种刀具进行加工,所以换刀速度对加工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SINUMERIK 840D系统有通道功能,借助此功能可以提高机床的换刀效率。  相似文献   
3.
蛋白酶对反胶束体系前萃率规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利用4种蛋白酶在SDS/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的同时,对其酶解,考查酶加入量、缓冲溶液pH、W0、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浓度等六因素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规律,确定碱性蛋白酶萃取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W0值、缓冲溶液的pH、萃取时间、乙醇浓度、酶加入量、萃取温度,分别为16.1、7.5、30 min、0.4%、5%、45℃。为今后研究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和分子量大小与反胶束"水池"微观结构相互关系的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时冬梅 《中外电器》2010,(20):50-5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一种载体,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多媒体图象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眭,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历史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反胶束体系中酶的结构和定位、酶在反胶束中的活性、反胶束作为酶增溶作用溶剂的优点以及酶增溶作用在反胶束体系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含酶反胶束体系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超声辅助反胶束体系萃取7S、11S的同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方法制备的7S和11S球蛋白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对照试验。研究表明:超声辅助反胶束体系萃取的蛋白,蛋白含量较高,色泽为纯白色,且该蛋白的持水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溶解性等功能特性均优于传统的制备方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4种蛋白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4种蛋白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制备方法对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游离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碱-酶法、酸-酶法、蒸汽爆破-酶法和微波辅助-酶法,以及固定化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过程与工艺参数分别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不同反胶束体系前萃7S和11S球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利用3种反胶束体系萃取7S、11S球蛋白,考查了缓冲溶液pH、WO、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4因素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3种反胶束体系提取7S、11S球蛋白的比较,筛选出最适于7S、11S蛋白的提取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AOT、CAB反胶束体系对大豆7S球蛋白的提取率一般高于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提取率;而SDS反胶束体系对大豆7S球蛋白的提取率一般低于对11S球蛋白的提取率。为今后研究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与反胶束"水池"微观结构相互关系的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含酶反胶束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酶增溶于反胶束的结构模型;对酶增溶于反胶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的后萃过程中,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KCl浓度、超声温度、缓冲溶液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等6因素对大豆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并采用了响应面分析法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确定了大豆蛋白后萃取的理想工艺条件,即KCl浓度为1.51mol/L、超声温度45℃、pH9.52、超声时间31.65min、超声功率240W、乙醇浓度为0.38%,最终大豆蛋白的后萃率达到(93.78±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