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使用化学杀菌剂可有效防控食品发酵中因杂菌或噬菌体造成的污染。单一化学杀菌剂适用范围窄且存在弊端,复合使用化学杀菌剂则可弥补该缺陷,提高杀菌效率,进而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及噬菌体P1、P2为研究对象,检测0.3%过氧乙酸溶液与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溶液复合处理对其的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依次使用有效氯浓度为2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和0.3%过氧乙酸处理植物乳杆菌5 min即可使其完全失活。依次加入有效氯浓度为300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和0.3%过氧乙酸处理5 min,可使噬菌体P1、P2分别下降4.99、6.75个对数级。相较于过氧乙酸单独处理,噬菌体P1、噬菌体P2的存活数分别下降了3.94、5.64个对数级。由此可知,二氧化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过氧乙酸对植物乳杆菌及其噬菌体的灭活效果,可为食品工业防治微生物污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发挥益生功效的前提之一是需在肠道内达到足够定植数量,部分菌株由于难以忍受胃酸、消化酶、胆汁酸等作用,限制了其益生功效的发挥。该实验利用B-390微胶囊造粒仪,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1为研究对象,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通过优化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固化时间等,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IMAU10120-1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添加量1.8%(质量分数),CaCl2添加量3.0%(质量分数),固化时间40 min。由此工艺制备的微胶囊颗粒大小均匀,粒径在300μm左右,包埋率可达到85.1%。在不加牛胆盐的人工肠液中处理60 min后活菌释放能够稳定在1.55×1010 CFU/mL,具有较好的肠溶性。微胶囊包埋技术可有效提高该植物乳杆菌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连续胃肠液中,经人工胃液处理3 h后,其存活率为85.68%;转入人工肠液继续消化8 h后,其存活率为79.36%。该研究可为乳杆菌微胶囊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乳杆菌溶源性噬菌体在乳品发酵工业中分布广泛,其侵染特性特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诱导转变为烈性噬菌体,使发酵剂菌株裂解,导致发酵失败。因此,溶源性噬菌体已成为发酵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该研究以发酵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诱导方式对其诱导,并评价热处理及不同化学杀菌剂对诱导出噬菌体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IMAU32579经1.9μg/mL的丝裂霉素C诱导后,成功获得噬菌体,将其命名为LFP-VB1。形态学分析显示,该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该噬菌体对热敏感,63℃处理4 min即完全失活。化学杀菌剂对其灭活效果有限,800 mg/L NaClO溶液处理60 min仅使其下降6.29个对数级。  相似文献   
4.
在食品工业中,乳制品发酵失败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噬菌体的侵染。在确保有效杀菌消毒的前提下,将不同化学消毒剂进行复配,使各杀菌剂性能达到互补,从而起到更好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避免噬菌体对发酵过程的侵染。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及噬菌体P1、P2为研究对象,评价质量分数为0.3%过氧乙酸溶液与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复合处理对其的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依次使用800 mg/kg次氯酸钠和0.3%过氧乙酸处理植物乳杆菌5 min后,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为0.38%;0.3%过氧乙酸与800 mg/kg次氯酸钠直接混合可使噬菌体P1在10 min内完全失活;依次使用800 mg/kg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处理5 min后,可噬菌体P2下降5.05个对数级。本研究可为准确评价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