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多位点杀虫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降低了农药使用效率,增大了农药用量,污染了环境。害虫抗药性可分为单一抗性、多重抗性、交互抗性。害虫抗药性由遗传因素、生态因素和操作因素决定,3种因素作用不当都能引起害虫抗性的发生。农药有效成分作用于害虫的特定位点,害虫对农药抗药性就是克服农药位点作用,使之失效、钝化,保持农药作用位点敏感性是减缓害虫抗药性的有效方法。每一种农药对害虫都有一个主要作用位点,每一种害虫郜存在多个农药作用位点。多位点杀虫毒素的研究是克服害虫抗药性的有效途径。将B.t.的杀虫毒素进行酶切改造,形成带末端氨基的原毒素,将阿维菌素的羟基进行激活、衍生化,形成带羧基的杀虫毒素衍生物,最后利用氨基-羧基偶联剂(EDC)进行藕合,实现两种生物毒素的结构改造和生化结合。BtA解决了生物农药杀虫谱窄和杀虫速率慢的弱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乳杆菌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并用于防治细菌病害。方法采用水热法将干酪乳杆菌FJAT-13741、发酵乳杆菌FJAT-46744和植物乳杆菌FJAT-7926等3种乳杆菌分别制备了CDs-C(FJAT-13741)、CDs-F(FJAT-46744)和CDs-P(FJAT-7926)3种碳量子点,并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RD和荧光分析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选取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和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作为实验菌种,采用抑菌圈法分别对3种碳量子点的抑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碳量子点CDs-C、CDs-F和CDs-P对青枯雷尔氏菌和地毯草黄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 CDs-C的抑制效果最好。CDs-C碳量子点近似球形,粒径均匀(3 nm),分散性好,其发射波长依赖于激发波长,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出现明亮的蓝色荧光。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一种对青枯雷尔氏菌和地毯草黄单胞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乳杆菌来源的量子点。  相似文献   
3.
细菌纤维素是经微生物发酵形成的新型生物合成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吸水性能好、纯度高、结晶度高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等领域。已报道的产细菌纤维素的细菌有醋酸菌属(Acetobacter)、根瘤菌属(Rhizobium)、八叠球菌属(Sarcina)、土壤杆菌属(Agrobaeterium)、假单胞菌属(Preud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气杆菌属(Aerobacter)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这9个属中的某些种,真正能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只有醋酸菌中的几个种,他们是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aceti)、产醋醋杆菌(Acetobacteracotigenum)和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curianum)。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国内外与细菌纤维素相关文献,对其高产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和发酵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纤维素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香气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茉莉花茶窨制过程香气形成机制。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花茶香气成分。结果窨制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乙酸苄酯、α-法呢烯、苯甲醇等。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随窨制时间增加的动态变化趋势可用Logistic、Sgompertz或Exponential方程进行描述。窨制结束后,窨坯经烘焙干燥,香气总浓度损失了约60%,酯类和碳氢化合物损失程度约为醇类香气的4~5倍。烘焙过程中香气发生化学变化,部分芳樟醇被氧化形成芳樟醇氧化物,萜烯类化合物发生异构化。茶坯吸附不同香气作用方式不同,吸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主要通过化学吸附,吸附苯甲醇、乙酸苄酯、α-法呢烯等主要通过物理吸附。结论本研究为优化花茶窨制工艺参数,提高花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四季桂花的香气及枝叶的挥发性物质组成。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四季桂花的香气及枝叶的挥发性成分,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物质组成。结果 结合质谱和保留指数分别从花和枝叶中鉴定出23和18种化合物, 占各自化合物总量的85.73%和64.58%。四季桂花的香气主要由牻牛儿酸乙酯、反式-香叶醇、香叶酸甲酯、反式-柠檬醛、顺式-柠檬醛、茶香螺烷及壬醛组成; 四季桂枝叶的鉴定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酯类、醛类和碳氢化合物组成, 主要释放乙酸叶醇酯、甲氧基乙酸-2-十三烷基酯、4,11-二甲基-十四烷、苯乙醛和苯乙醇。结论 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便捷实用, 适用于测定桂花和枝叶挥发性物质, 从而为桂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园林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食品胶的乳化能力是食品胶最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研究FJAT-10151-DTJZ、FJAT-10272-GG、卡拉胶、果胶、凝胶多糖、黄原胶、瓜儿豆胶、壳聚糖、魔芋胶、刺槐豆胶、低酰结冷胶和高酰结冷胶等12种食品胶对有机相二甲苯和油相花生油的乳化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食品胶均具有乳化稳定作用,为进一步研发食品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多糖,广泛分布于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具有来源广、可再生和安全等优点。β-葡聚糖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降胆固醇、调节血糖和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特殊生理功能,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同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国内外与β-葡聚糖相关文献,对其分子结构、生理功能、检测方法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β-葡聚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提纯乌龙茶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同时评价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方法采用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从水提乌龙茶粗多糖中分离得到一种多糖组分(WTPS-1),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该乌龙茶多糖的中性糖含量;采用红外光谱测定该多糖的结构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该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评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乌龙茶多糖WTPS-1含β-糖苷键型吡喃糖,其中性糖含量为71.9%,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比例为2.57:3.67:0.57:1:2.16:9.65。乌龙茶粗多糖、脱蛋白多糖和WTPS-1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1.6%、60.7%和9.20%。结论乌龙茶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强于脱蛋白多糖和WTPS-1,为乌龙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产来氟米特的芽胞杆菌菌株。方法 采用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分析了31株芽胞杆菌菌株的发酵液胞外成分。结果 在谱库扫描得到的代谢物中,来氟米特的含量相对较高,且与谱库的匹配率最高。筛选出含来氟米特成分的菌株为科恩芽胞杆菌 Bacillus cohnii FJAT-10017、嗜碱芽胞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 FJAT-10014、土壤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agri FJAT-10018、解硫胺素解硫胺素芽胞杆菌Aneurinibacillus aneurinilyticus FJAT-10004、蜥蜴纤细芽胞杆菌Gracilibacillus dipsosauri FJAT-14266。其中该成分含量最高的为蜥蜴纤细芽胞杆菌Gracilibacillus dipsosauri FJAT-14266,占其发酵液总代谢物相对含量的12.16 %。结论 蜥蜴纤细芽胞杆菌Gracilibacillus dipsosauri FJAT-14266为来氟米特高产菌株。该研究为芽胞杆菌来源的免疫调节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烟酸芽胞杆菌Bacillus niacini FJAT-14202来源的苯乳酸成分进行分析与检测。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hybrid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分析烟酸芽胞杆菌FJAT-14202发酵液中胞外代谢物的成分。利用Mass Hunter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子特征提取,通过Metlin代谢物质谱数据库检索比对获得代谢物的信息。结果在烟酸芽胞杆菌FJAT-14202发酵液中检测到811种代谢物,通过Metlin谱库搜索获得初步鉴定的有165种。其中,发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苯乳酸,其匹配得分达到96.52,占发酵液总代谢物相对含量的5.31%,保留时间分别为2.1057 min,精确质量数为166.0552。结论苯乳酸的发现为烟酸芽胞杆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