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7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0-2005年广东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广东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按国家监测网的工作手册进行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菌密度测定,应用RiboPrinter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 System检测分离菌株的基因指纹图谱,纸片法作药敏试验。在监测的10类2265份食品中,共分离出76株沙门菌、75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61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空肠弯曲菌、2株O157∶H7大肠杆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3.95%。部分分离的菌株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是:58株沙门菌分属于22个血清型,25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属于11个RP基因型,5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14个RP基因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O157∶H7大肠杆菌均有多重耐药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比例较低。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样品中的几何平均菌密度分别为265、96CFU/g和93MPN/100g。5种食源性致病菌对广东省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肉类食品和水产品的污染尤为严重,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对畜牧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科学指导,并制定相关的法规进行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定性定量分析及毒素基因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受污染海产品、海产品养殖水及食物中毒临床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特性、种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方法的应用和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66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MPN值定量、氯化物含量(离子色谱法)、R72H基因片段和tdh、trh毒素基因PCR检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定性定量分析方面,98.5%的菌株不发酵阿拉伯糖;牡蛎样本MPN值均为≥24000/100g,并检出2株携带trh毒素基因;23/30份养殖水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海丰监测点6份阳性水样的氯化物含量均值仅为3160mg/L,显著低于实验室培养的30g/L的含量。基因检测方面,VITEK鉴定R72H基因片段结果与检测相符;13株食物中毒临床分离株均携带tdh毒素基因;6.7%的海产品分离株、15.4%食物中毒临床来源株同时携带两种毒素基因。结论通过从海产品和养殖水的检出情况以及分离株的生化特性、毒素基因资料,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溯源提供重要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006-2008年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2006-2008年我中心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这些菌株均由广东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分离获得,分离地区覆盖广东的粤西、粤北、粤东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176株,水产品分离株103株。结果2006-2008年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在176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中完全分型168株,分型率为95.45%,共分出15个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73.30%(129/176);在103株水产品分离株中完全分型57株,分型率为55.34%,其血清型别分布较分散,未见优势菌型,共分出40个血清型,主要集中在O1,O2,O3,O4,O5,O10,O11等7个菌群。结论2006-2008年广东各地区上送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以O3:K6为主,血清型地区差异不明显;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且与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血清型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全基因组测序(WGS)分型在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征分析、菌株进化和暴发溯源调查中已经显示出了其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简要概述了WGS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和基于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两种主要的测序数据解读和分析方式,比较了WGS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多位点序列分型等常见分子分型手段的主要特点,列举了典型的WGS应用于食源性疾病监控和暴发识别的案例,最后对WGS分型在食源性疾病监控和暴发调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腐乳发酵过程中细菌种群变化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腐乳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发酵样品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取样品中细菌的总DNA,通过PCR的方法获得其16S rDNA扩增片段,对所得片段进行克隆、转化,得到40个转化子.通过16S rDNA-PCR方法对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中16个为假阳性,对其余24个转化子进行双向测序,分析序列同源性,将具有显著同源性的序列归为一类.同时对所得序列进行检索分析,它们中部分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序列具有显著同源性,另一部分序列检索分析显示为目前仍不能通过人工培养得到的未知微生物.通过对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认识了腐乳发酵过程中菌种以外的杂菌分布情况,找出细菌群落变化规律,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发酵过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鉴定能力验证样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能力验证(PT)项目的VP菌及干扰菌的冷冻干燥样品,建立有效的样品制备与评估流程.方法 通过不同比例混匀的VP和干扰菌拟态弧菌(Vibrio minicus,VM)经冻干后在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生长优势比,确定制备PT样品的混合菌VP和VM的浓度比例;通过系统抽样和鉴定以评估样品的均一性;通过观察样品在180 d保存期内菌量的变化情况以评估样品的稳定性;根据188间检测实验室反馈的鏊定结果以评估和计算样品的实际合格率.结果 选择5 000:1比例制备的VP和VM混合PT样品能在鉴定培养基有效分离两种菌落;抽检的40份样品均能有效鉴定,显示PT样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保存温度和时间的稳定性实验显示,PT样品在36℃下能稳定保存5d,冻干后PT样品于4℃保存180 d后VP菌仍能检出;188家参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PT样品合格率为97.3%.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冻干PT样品及实验流程控制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及类似的微生物鉴定能力验证项目.  相似文献   
7.
为初步了解中国鱼类产品中香港海鸥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gen.nov.,sp.nov.)的污染情况,2005年8~10月对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河北5个沿海省份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饭店采集的鱼类产品进行了香港海鸥菌的监测。在5省1097份鱼类样本中,草鱼247份、鲤鱼248份、其他淡水鱼431份和海水鱼171份。草鱼的检出率为7.69%(19/247),鲤鱼为0.81%(2/248),其他淡水鱼为0.23%(1/431),海水鱼中未检出(0/171)。我国沿海省份淡水鱼类产品中存在香港海鸥菌的污染,应加强对香港海鸥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