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茶籽调和油中不同类型脂肪酸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选择101个茶籽调和油样本,经过皂化、甲酯化后,先经气相色谱分析得到饱和脂肪酸(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及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C18:3)含量,再采用透反射模式采集所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以及奇异值删除,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PLS)建立上述3种组分的定量校正模型,并进行预测。(C16:0+C18:0)、C18:1及(C18:2+C18:3)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值(root-mean-square error value,RMSEP)依次分别为0.274、0.768和0.963,预测集决定系数(Rp2)依次分别为0.997、0.999和0.995,预测结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和准确的方法用于测定茶籽调和油的脂肪酸含量,从而达到鉴别茶籽调和油脂肪酸是否均衡,快速评价茶籽调和油营养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长沙县的兔眼蓝莓(粉蓝)为试材,分离并鉴定出自然贮藏过程中引发蓝莓果实腐烂变质的3株主要病原真菌(LM-1、LM-2和LM-3),同时采用牛津杯法开展21种植物乙醇粗提物对其中2株低温贮藏中重要致病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并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经形态学观察和18S r DNA序列分析将3株病原真菌分别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和类阿达青霉(Penicillium adametzioides)。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丁香对灰葡萄孢菌和互隔交链孢霉的抑制能力最强,0.5 g/m L丁香提取液对灰葡萄孢菌和互隔交链孢霉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达47.55、40.66 mm,MIC分别为15.63、31.25 mg/m L,MBC分别为31.25、62.5 mg/m L。  相似文献   
3.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二元及三元体系茶籽调和油中茶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采用质量分数0~60.0%的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玉米油、棕榈油,分别调配二元调和油样本140个及三元调和油样本348个,采集样品在10 000~4 000 cm~(-1)范围的透反射光谱,采用交互验证来考察模型的可靠性。经均值中心化处理,二元体系建立PLS模型的训练集R_c~2=0.992,预测集R_p~2=0.993,RMSECV=0.014,RMSEP=0.017,样本预测准确率94.3%(相对误差小于±10%);三元体系建立PLS模型的训练集R_c~2=0.996,预测集R_p~2=0.994,RMSECV=0.011,RMSEP=0.013,茶油含量大于5%的预测准确率92.1%(相对误差小于±10%)。结果表明,NIRS能实现二元及三元体系茶籽调和油中茶油含量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杨梅园杨梅鲜果、杨梅叶和果园土壤为原料,共分离得到172株酵母菌。采用显色法、杜氏管法、糖发酵法和杨梅酒发酵法进行四级筛选,获得3株综合性能优良的菌株;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Y1、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DY5与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pseudoquilliermondii)JW14。通过发酵性能研究发现,3株酵母均能耐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32%、SO_2添加量为200mg/L、酒精含量为16%Vol、pH为2.0的环境;RY1酵母具有较强的发酵性能及耐受能力,适宜发酵杨梅果酒,DY5和JW14酵母具有较好的产香能力,适宜辅助发酵为杨梅酒增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