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0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适于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各常用碳源和氮源及C/N比。结果表明,葡萄糖为最适碳源,其次为糊精;复合氮源(黄豆粉+玉米粉+麸皮粉)为最适氮源;最适C/N比为26。C/N比对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培养基成分和C/N比是影响猴头菌多糖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猴头菌多糖定量分析中的标样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分别以葡萄糖和葡聚糖作为标样来定量分析猴头菌多糖其结果的差异说明了葡萄聚糖能较真实地反映猴头菌多糖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猴头菌研究的发展过程,包括从70的代初的人工驯化成功到80代液态发酵的开始,重点综述了液态发酵的研究进程,液态发酵的又主猴头菌菌丝生长的生理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猴头菌多糖的工艺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几种产L-乳酸的根霉菌进行筛选,根据其产酸水平及稳定性筛选出一株高产菌,并就其发酵条件对产酸水平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从五株购得菌中筛选出了少根根霉As3.2893.并确定其发酵条件如下:氮源采用硫酸铵,浓度为0.6%,装液量40~50ml/250ml锥形瓶。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其产酸水平稳定在5.8~6.5g/100ml。  相似文献   
5.
用L9(4 3)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培养基中 4种主要因素的配比方法 ,从中筛选出了培养基中 4个主要因素的适宜浓度比及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大小和主次顺序 ,当葡萄糖为 3 %~ 4 5 % ,复合氮源为 1 5 %~ 1 68% ,VB1 为 0 0 0 1%~0 0 0 15 % ,pH为 5 0~ 5 2时猴头菌多糖产量最高 ;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主次顺序为氮源、碳源、pH、VB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适于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促生长剂、pH值及装液量、菌龄和菌种稳定性对HEP的影响。结果表明 ,VB1可以大幅度提高HEP的产量 ,最适培养基初始 pH值为 5 ,装液量以 5 0mL/ 2 5 0mL为最好 ,液态种子菌龄 84h最好 ,菌种稳定性则第 1代产量最高 ,第 2、3、4代间差异不显著 ,第 5代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AS 3.2893为发酵菌株,以早米为原料,对游离和固定化少根根霉发酵生产。一乳酸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固定化比游离发酵的转化率高。探索了以聚氨酯泡沫为固定化材料,在间歇发酵的条件下产L-乳酸的情况。结果表明:C/N比36/1,装液量70ml/250ml,温度28℃,发酵时间48h为最适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适于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各常用碳源和氮源及C/N比。结果表明 ,葡萄糖为最适碳源 ,其次为糊精 ;复合氮源 (黄豆粉 +玉米粉 +麸皮粉 )为最适氮源 ;最适C/N比为 2 6。C/N比对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培养基成分和C/N比是影响猴头菌多糖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皮带输送机托辊组装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对轴承座组装、轴承组合的组装以及上挡圈调整等三道工序的钳工技术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过程中还原糖、总糖、多糖、pH值、氨基氮与培养时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 ,还原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pH值则前 2d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至 14 4h后降为 3 .8,然后维持不变 ,氨基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胞内多糖到12 0h时达最大 ,然后下降 ;胞外多糖则相反 ,培养期间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