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四川黑茶加工过程中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黑茶大生产工艺中的茶样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四川黑茶加工过程中感官品质及内含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茶样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可溶性糖、粗纤维、原果胶的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均减少,其中原果胶含量降幅较大,为66.50%;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则增加,其中茶褐素含量增幅较大,为194.29%;感官审评结果可知,四川黑茶成品样的感官品质次于蒸压样,表明四川黑茶仍需一定时间的后发酵过程来完成其品质的最终转化;从渥堆不同层次来看,堆表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堆中的粗纤维、原果胶、水溶性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渥堆过程随着翻堆的进行,堆表、堆中、堆底的茶坯重新调换位置,进行渥堆,最终使渥堆均匀,实现了四川黑茶品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Acclaim TM 120色谱柱,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分析茶叶中儿茶素、咖啡因(CAF)、没食子酸(G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流动相为KH2PO4-乙腈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器波长为278nm。结果表明,6种儿茶素、咖啡因、没食子酸在一定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0.9998,具有较低的日内和日间偏差,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2.49%~106.08%之间,RSD小于3.59%。应用该方法对康砖茶进行分析,其GA、EGC、CAF、C、EC、EGCG、EGCG3"Me、ECG含量分别在0.0717%~1.115%、0.280%~0.660%、2.728%~4.621%、0~0.0882%、0.157%~1.238%、0.343%~7.176%、0~0.172%及0.108%~1.654%。  相似文献   
3.
四川黑茶渥堆中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黑茶渥堆茶样为原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所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以概括84.977%的品质成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以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含量影响为主,第2主成分以茶黄素、茶褐素和氨基酸含量影响为主。系统聚类将渥堆进程分为3个时期,其中刚扎堆时为时期Ⅰ,扎堆后至一翻为时期Ⅱ,一翻后至出堆时为时期Ⅲ。实则,一翻后四川黑茶品质成分的转化已基本完成,水溶性果胶、咖啡碱、茶黄素、茶褐素和氨基酸为四川黑茶渥堆中影响品质形成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设计对影响茶树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快速确立适合茶树叶绿体DNA PCR-RFLP分析的扩增体系和酶切体系。结果表明:最佳PCR扩增体系为100ng模板DNA、200μmol/L dNTPs、1.5mmol/L MgCl2、50ng叶绿体引物、3U TaqDNA聚合酶、加ddH2O至25μL;最佳酶切体系为6μL扩增产物用量、2U限制性内切酶量、1×限制性内切酶buffer、加ddH2O至15μL,37℃酶切6h。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30个茶树品种叶绿体DNA进行PCR-RFLP扩增,可获得清晰扩增图谱和多态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TFRB为评价指标,确定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工艺参数,探究关键加工技术不同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按照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加工成红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21 h,发酵时间4.5 h,干燥温度90±2℃,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83±0.19,‘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12.58%、3.62%、2.89%、37.89%、4.61%、0.38%和3.57%,均高于对照,TFRB为1.07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氨基酸组分总量、呈鲜爽味氨基酸组分和呈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为32.35、22.68和3.4...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对四川省雅安、成都、乐山、宜宾、绵阳23家企业生产的绿茶、黄茶、黑茶、红茶和青茶中48个茶样的(-)-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青茶EGCG3″Me含量最高,在3.14~6.08 mg/g之间,平均值为4.40 mg/g;黑茶EGCG3″Me含量在0~1.72 mg/g,平均值为0.35 mg/g;绿茶和黄茶中EGCG3″Me含量较低;绿茶中含量在0~0.39 mg/g之间,平均值为0.10 mg/g;黄茶中含量在0~0.09 mg/g之间,平均值为0.05 mg/g;红茶中未检出。各茶类间EGCG3″Me含量差异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加工所用鲜叶原料(品种、采摘标准等)及加工工艺等不同。建议易过敏人群应适当饮用青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