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7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探讨了泵送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应用,并对其所产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相应地提出了几点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性裂缝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畜禽副产物是指畜禽屠宰后除胴体肉外的可食性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其腥味问题严重阻碍了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限制了畜禽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针对畜禽副产物的脱腥方法不断被开发和探索,成为畜禽副产物加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畜禽副产物中腥味物质的来源和产生机制,介绍了物理法(感官掩蔽法、吸附法、包埋/微胶囊法、其他物理脱腥方法)、化学法(酸碱盐处理法、天然抗氧化剂法、氧化剂法、美拉德反应法)、生物法(酵母发酵法、其他微生物发酵法)和复合法等脱腥方法,以期为畜禽副产物脱腥方法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格林沙星多克隆抗体并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格林沙星偶联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多克隆抗体;采用活泼脂法分别将格林沙星、克林沙星、加替沙星、培氟沙星和沙拉沙星偶联于卵清白蛋白(OVA),制备5种包被抗原并做性能比较;建立icELISA方法并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了免疫原和包被抗原及抗体,抗体效价最高达64 000倍。以克林沙星-OVA作异源包被,建立的icELISA方法灵敏度最高,半抑制药物浓度(IC50)为9.14 ng/mL,检测限(IC10)为0.9 ng/mL,检测范围(IC20~IC80)为2.3~36.4 ng/mL,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无明显交叉反应。结论:首次制备出格林沙星抗体并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分析生物样品中格林沙星含量的测定提供了1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盐酸克伦特罗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快速、高灵敏度的盐酸克伦特罗(CLB)全自动检测方法。以CLB-OVA包被96微孔板作为固相抗原,与游离CLB竞争限量的以Eu3+标记的抗CLB单克隆抗体,建立解离增强模式的荧光免疫分析体系检测CLB。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03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和8.9%,平均回收率为105.8%,与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96%和0.77%,结果表明,用TRFIA法检测CLB,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泼酯法(A)和直接EDC(1-乙基-3-(3-二甲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法(D),合成两种包被抗原(OFL-A-OVA和OFL-D-OVA)和两种免疫抗原(OFL-A-BSA和OFL-D-BSA),然后分别用两种免疫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与其对应的多克隆抗体,建立消旋氧氟沙星残留免疫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紫外扫描图谱证明四种抗原均合成成功,OFL-A-BSA、OFL-D-BSA、OFL-A-OVA和OFL-D-OVA的偶联比分别为19.67、3.03、1.93和0.99。消旋氧氟沙星的间接竞争ELISA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6.35~444.10ng/mL,IC50为5.42ng/mL,最低检测限为6.23ng/mL。消旋氧氟沙星抗体与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等其他同类药物的交叉反应率较低,表明消旋氧氟沙星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消旋氧氟沙星抗体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右旋氧氟沙星的识别并非对等,对左旋的识别能力较大,左旋氧氟沙星对抗体的产生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克伦特罗单链抗体可溶性表达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达抗克伦特罗(CBL)可溶性单链抗体(scFv)并进行抗原结合活性鉴定。方法:利用呈现scFv的重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HB2151,IPTG诱导可溶性scFv表达。渗透休克法提取菌体细胞周质腔中scFv。经SDS-PAGE、Western-Blotting以及间接ELISA法分析检测可溶性scFv的表达,并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鉴定scFv的抗原结合活性。结果:细菌培养上清及周质腔中均有抗CBL可溶性scFv表达,其分子量约为29kD;上清液及周质腔中scFv效价分别为1:80,1:1600,能够被CBL竞争性抑制,IC50分别为0.78、0.95ng/ml。结论:可溶性抗CBLscFv在大肠杆菌HB2151中获得成功表达,表达的scFv与CBL具有很好的结合活性,可用于进一步建立CBL相应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豚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豚毒素是河豚中的有毒物质,是毒性很强的神经性毒素.对河豚毒素的性质、来源、作用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应用等几个方面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为河豚毒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农药三唑磷半抗原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氯硫磷、苯唑醇、6-氨基己酸为原料,采用3步反应合成三唑磷半抗原6-[O-乙基-O-(1-苯基-1H-1,2,4-三唑-3-基)硫代磷酰胺基]己酸,经质谱和1H-NMR鉴定表明,合成成功,为进一步制备三唑磷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网格?在看到网格两个字后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根据笔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网格首先应该是一种最大限度综合利用信息和资源的理念和设想。然后网格应该是一种中间软件。现有的资源,诸如网络、超级计算机、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文件系统等都是网格计算的底层设施,网格计算之上是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通过网格计算调用、共享网上资源来完成任务。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美国计算网格项目的领导人伊恩·福斯特在1999年出版的《网格:未来计算结构的蓝图》一书中对网格的定义为:网格是构筑在Internet上的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脲酶可以特异性地催化尿素水解释放出氨和二氧化碳, 从而对幽门螺旋杆菌起到保护作用, 引发胃炎和胃溃疡等。本文为探究同属于肉桂酸衍生物, 且分子结构上有所相似的咖啡酸(caffeic acid, CA)和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 PCA)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具有细微分子结构差异的CA和PCA为研究对象, 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脲酶的荧光淬灭常数以及结合常数, 使用圆二色谱结合变温技术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脲酶二级结构的影响, 利用分子模拟方法探讨了CA和PCA与脲酶的结合位点与空间构象。结果 CA和PCA对脲酶均属于静态淬灭, 与脲酶的结合是自发形成的(ΔG°<0), 且结合摩尔比为1:1。CA与脲酶的亲和力和对脲酶二级结构的影响都高于PCA, 而它们与脲酶的结合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分子对接进一步证明了CA与脲酶的结合能力强于PCA, 并且在结合过程中氢键为主要相互作用力, CA和PCA与脲酶结合在双镍活性位点周边。结论 CA和PCA可以与脲酶自发结合, 其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研究结果为基于构效关系的天然小分子的功能性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