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轻工业   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构建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高效、快速、特异性强的检验方法。方法根据6类致泻大肠埃希菌11种毒力基因引物,采用煮沸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单菌多重PCR检测体系;采用试剂盒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对2种检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验证。结果构建了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PCR检测体系,包括单菌多重PCR、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仅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菌株有特异性条带产生;不同类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均检出其特异性阳性条带,该多重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结论该方法可高效快速地确定待测样是否为大肠埃希氏菌及其致病型,为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控、预警及爆发引起食物中毒后溯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探讨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快速鉴别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的方法。通过对标准品进行分析,重新对特征峰进行定位并测定其灵敏度,并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检验结果的差异,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对49株野生蜡样芽胞杆菌及3株标准菌株进行特异性检验。研究表明,MALDI-TOF MS可检测到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中呕吐毒素相应m/z值为1 175的[M+Na]+和m/z值为1 191的[M+K]+加合物特征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01 μg/mL),经极差分析显示,选用MYP培养基30 ℃培养12 h后的菌落能获得最稳定、响应值高(>104)的检验结果;方法应用验证表明,49株野生菌株中2株含ces基因的蜡样芽胞杆菌均检出,其余未含有ces基因的菌株均未检出。该研究建立的MALDI-TOF MS检测方法能直接快速准确检出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该方法检测特异性强(100%),灵敏度高(0.01 μg/mL),对于食品安全事故快速精准分析研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了解佛冈县旅业的卫生质量状况,找出影响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旅业卫生质量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佛冈县旅业单位的顾客用具细菌指标及空气中菌落总数,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 T 18204-2000)进行检测,并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1996) 进行评价.结果:旅业细菌指标总合格率为90%,其中布草类合格率最高为96%,茶具类合格率次之为89%,空气质量和生活设施类合格率分别为78%和79%.结论:佛冈县旅业卫生质量总体水平较好,但还需加大力度对其卫生质量进行监督检测,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监督管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高效、快速、特异性强的检验方法。方法 根据6类致泻大肠埃希菌11种毒力基因引物, 采用煮沸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单菌多重PCR检测体系; 采用试剂盒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构建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 对2种检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验证。结果 构建了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PCR检测体系, 包括单菌多重PCR、6类菌十重PCR检测体系。仅6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菌株有特异性条带产生; 不同类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均检出其特异性阳性条带, 该多重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 稳定性强。结论 该方法可高效快速地确定待测样是否为大肠埃希氏菌及其致病型, 为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控、预警及爆发引起食物中毒后溯源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药敏性情况,本文采用《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离培养方法,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及荧光PCR从市售水产品中分离鉴定出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通过常规PCR对60株分离株中四种毒力基因的分布进行筛查,并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市售水产样品的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tlh基因携带率为100.00%、tox R/S基因携带率为100.00%、tdh基因携带率为95.00%,trh基因携带率为65.00%,多重毒力基因携带率高,其中四重毒力基因携带率为61.67%;分析60株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发现对氨苄西林有极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96.67%,多重耐药现象不突出,仅有4株分离株对2种药物耐药。结果表明,市售水产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且多数携带多重毒力基因;分离株耐药情况不突出,但对抗菌类药物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需警惕水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水产品中广州管圆线虫的分析方法。方法 选择广州管圆线虫ITS2基因序列作为靶标序列,自主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广州管圆线虫ddPCR定量检测方法,通过对dd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确立了ddPCR最佳反应条件,从稳定性、特异性、定量限范围、定量检测低限和人工污染样品等方法,综合评价建立的广州管圆线虫ddPCR定量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 广州管圆线虫DNA质量浓度在0.320~1000.000 pg/μL的范围内,基因拷贝数与DN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1,定量检测低限为0.297拷贝/μL,人工污染样品中3次重复实验分别检出4370、4210、4310拷贝/μ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广州管圆线虫ddPCR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定量范围广,为水产品中广州管圆线虫的定量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常有发生,其毒素米酵菌酸的致病性极强,死亡率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从国标法中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基因测序技术、PCR技术(包含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微滴数字PCR技术等方面总结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检测方法,并对该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植物蛋白饮料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应用于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 以豆浆、豆奶、芝麻糊、花生牛奶、榛子乳5种植物蛋白饮料为研究对象, 建立利用硅羟基磁珠提取植物蛋白饮料DNA的方法, 通过分析所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 实时荧光PCR扩增效率, 并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etyltrime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 CTAB)比较, 综合评价磁珠法提取植物蛋白饮料的效果。结果 大部分样品磁珠法提取的DNA浓度比CTAB法高, ODA260/A280均大于1.70。 结论 磁珠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 杂质少, 能满足植物蛋白饮料源性成分的分析要求, 尤其适用于大豆类蛋白饮料的DNA提取, 为快速、高效获取质量好的植物蛋白饮料基因组DN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基于植物蛋白饮料掺杂使假现象普遍,建立一种针对榛子成分为检测目标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根据欧洲榛子染色体Ca8(登录号:LR899430.1)基因保守序列(第19517533 ~19519500 bp),设计榛子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特异性引物,构建反应体系,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以Real-Time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为对照方法,采用显著性差异检验(McNemar’s检验)方法,通过32种植物蛋白饮料检测结果验证LAMP方法的性能指标和准确性。该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强,33种植物成分中除了榛子DNA外,其它植物成分DNA均未获得阳性扩增结果;重复性实验稳定性好(扩增Ct值,RSD=5.41%),最低检出限为0.1%(以质量分数计);通过植物蛋白饮料产品应用性验证,得出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为100%,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综上,该研究建立的植物蛋白饮料榛子成分LAMP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从样品处理到最终结果可在2 h内完成)、准确度高等优点,可应用于植物蛋白饮料榛子成分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态是人和动物体内最为复杂、最为主要的微生态系统。双歧杆菌是肠道微生态存在的一种益生菌,在防治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多个疾病领域呈现出潜在应用前景,成为食品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双歧杆菌能够通过调节饮食结构与能量摄入,肠道菌群微环境、微生物-肠-脑轴及肠道免疫等途径调控大鼠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并能通过对碳水化合物利用途径、抵抗炎症应激途径、调节脂肪分解途径、基因途径、胆汁酸盐共沉淀与菌体同化胆固醇途径等调控脂质代谢,同时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之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脂质代谢的效果,因应用领域、配方、添加数量而异,仍需要更深度控制研究和临床验证来确立配方、添加数量等。且应用于食品领域时,可能通过与宿主自身肠道菌群交流遗传物质途径,导致肠道耐药基因转移或耐药病原菌传播。本文就双歧杆菌调控大鼠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多种途径和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双歧杆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