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173篇
  免费   17034篇
  国内免费   11636篇
电工技术   12638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4728篇
化学工业   18161篇
金属工艺   9731篇
机械仪表   9695篇
建筑科学   10476篇
矿业工程   5201篇
能源动力   3800篇
轻工业   15598篇
水利工程   4759篇
石油天然气   5127篇
武器工业   2039篇
无线电   162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506篇
冶金工业   5604篇
原子能技术   2064篇
自动化技术   22439篇
  2024年   974篇
  2023年   2755篇
  2022年   6132篇
  2021年   7765篇
  2020年   5419篇
  2019年   4001篇
  2018年   4288篇
  2017年   4740篇
  2016年   4197篇
  2015年   6588篇
  2014年   8008篇
  2013年   9233篇
  2012年   11431篇
  2011年   12168篇
  2010年   11174篇
  2009年   10745篇
  2008年   10569篇
  2007年   10371篇
  2006年   9026篇
  2005年   7392篇
  2004年   5531篇
  2003年   3946篇
  2002年   3998篇
  2001年   3431篇
  2000年   2535篇
  1999年   1274篇
  1998年   598篇
  1997年   494篇
  1996年   365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22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24篇
  1959年   16篇
  1951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斌  辛红 《自动化博览》2006,23(3):44-46
1概述 近十多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变频调速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高效率的驱动性能及良好的控制特性.它是一种高新技术电力节能装置,它通过改变(降低)电源工作频率,来降低动力设备(电机)的转速,减少设备的输出功率,达到输出功率与工作负荷的最佳匹配,实现节能目的,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电动机的地方就有变频器,在一切需要进行速度控制的场合,变频器以其操作方便、体积小、控制性能高而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掺镱双包层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线形腔掺镱双包层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求解速率方程 ,得到了激光器泵浦阈值功率、输出光功率和斜率效率的表达式。分析了光纤长度、腔镜反射率和泵浦波长等因素对激光器阈值功率、输出光功率和斜率效率的影响 ,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Amphiphilic magnetic microspheres ranging in diameter from 5 to 100 µm were prepared by disper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poly(ethylene oxide) vinylbenzyl (PEO‐VB) macromonomer (MPEO) in the presence of Fe3O4 magnetic flui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olymerization parameters o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tyrene concentration and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It also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stabilizer concentration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MPEO. The content of the hydroxyl groups localized in the microspheres ranged from 0.01 to 0.2 mmol g?1.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5.
提供了能够延长与产出水举升、加工、处置和注入有关的油气生产设备使用寿命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并按照产出水的处理程序进行介绍,即从油藏中的液体进入井筒到举升到地面(井筒管理),地面生产/加工设备和处理/注入设备的整个处理过程.由于井筒是最主要的设备,多数作业成本都与将液体举升到地面有直接关系,因此要重点强调井筒的管理.通过减少井的事故(抽油杆、油管和泵)可以大大降低操作成本,延长边缘井的生产时间.地面处理成本包括如何使泄漏、漏出物清洗及原油携带量降到最低的费用.上述经验来源于2002年8月对Permian盆地上成功优化水处理成本的作业商进行的采访;已发表的油气技术文献;本文作者在油气作业领域的个人经验(31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Na+、K+离子交换对Co-Mo/MCM-41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偏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作硅源制备了MCM-41(分别记作MCM-41(S)和MCM-41(T))分子筛,并用Na2C2O4和K2C2O4对MCM-41(S)进行了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以质量分数0.8 %的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MCM-41担载的Co-Mo硫化物催化剂对DBT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CM-41担载的Co-Mo催化剂加氢活性较低,DBT主要通过直接脱硫反应路径脱硫。其活性顺序为:Co-Mo/MCM-41(T)>Co-Mo/MCM-41(S)>Co-Mo/MCM-41(K)>Co-Mo/MCM-41(Na)。UV-Vis结果表明,部分Co与MCM-41(S)中少量Al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了CoAl2O4,是造成Co-Mo/MCM-41(S)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而在Co-Mo/MCM-41(K)和Co-Mo/MCM-41(Na)中,除CoAl2O4物种之外,碱金属的引入还促进了Co3O4物种的形成,使其活性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7.
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全面分析储层应力敏感性产生的机理认为,外部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性.而储层岩石物性等内部因素对应力敏感性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室内岩心应力敏感性评价时.仪器与设备的精度、加载与卸载方式、实验用流体类型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等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其中岩心密封套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密闭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应该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低进行简单评价,中、高渗储层和低渗储层在生产过程也都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电源设备乃至通信机房的少人或无人值守和集中维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电信局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文中结合番禺区电信局的实际,讨论了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几点措施,包括硬件方面与软件方面的手段,关键在于加强系统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WC/Cu复合材料制备及其高温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机械合金化法结合冷变形,制备了WC/Cu复合材料,研究了冷变形后复合材料的组织特征和高温退火时韵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烧结后的材料经冷变形,组织呈显著纤维状,WC颗粒弥散分布,密度明显提高,达到理论密度的99.2%;复合材料经600~900℃高温退火,强度和硬度略有下降,塑性则有大幅提高;900℃退火时未发生明显的再结晶,界面结合良好;所制备的WC/Cu复合材料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On the physical and logical topology design of large-scale optical network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designing a network of optical cross-connects (OXCs) to provide end-to-end lightpath services to large numbers of label switched routers (LSRs). We present a set of heuristic algorithms to address the combined problem of physical topology design (i.e.,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OXCs required and the fiber links among them) and logical topology design (i.e., determine the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for the lightpaths among the LSRs).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which were limited to small topologies with a handful of nodes and a few tens of lightpaths, we have applied our algorithms to networks with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LSRs and with a number of lightpaths that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e number of LSRs.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algorithms, we have developed lower bounds which can be computed efficiently. We present numerical results for up to 1000 LSRs and for a wide range of system paramete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wavelengths per fiber, the number of transceivers per LSR, and the number of ports per OX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build large-scale optical networks with rich connectivity in a cost-effective manner, using relatively few but properly dimensioned OX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