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分析炒籽温度对茶油关键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比较海南和湖南两地产热榨茶油的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和差异,通过HS-SPME-GC-MS分析海南茶油及不同炒籽温度处理的湖南茶油的香气成分组成,计算ROAV值确定其关键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分析,建立PLS模型。结果表明,海南茶油和湖南炒籽茶油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为(E)-2-癸烯醛、壬醛、苯乙醛、2,5-二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随着炒籽温度升高,炒籽茶油的黄色评分降低,红色、褐色显著升高,茶油清香味逐渐减少,烤香味逐渐增加;海南茶油均具有较强的茶油清香味和烤香味,湖南炒籽茶油在较高温度处理下会产生相似的烤香味,但茶油清香味普遍低于海南茶油,因此湖南产茶籽通过海南传统高温炒籽方法制得的茶油,其香气与海南茶油仍有一定的区别。此外,对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建立PLS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90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热榨茶油香气品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物种茶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在Sn-2位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十五烷酸为内标,定量分析9种不同物种茶油的脂肪酸组成;用胰脂肪酶专一性地水解茶油甘油三酯中Sn-1和Sn-3位上的脂肪酸,并经薄层层析分离出Sn-2位甘一酯,采用气相色谱仪对Sn-2位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个不同物种茶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组成,浙江红花油茶的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82.79g/100g和84.77g/100g;且脂肪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n-2位上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短柱茶在Sn-2位的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2.96%,92.89%。表明茶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油脂。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开发利用油茶资源,对南山茶饼乙醇提取物的组分进行了制备和鉴定。将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收集的组分XVII、XXVII、XXVIII和XXXIV 4个组分进行了HPLC制备,得到了纯度分别为99.2%,95.4%,97.5%,99.1%,97.4%的5个化合物。用安捷伦高分辩率质谱工作站Qualitative Analysis B.06.00分子式计算器对质谱准分子离子碎片进行了化学式的计算,结合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和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鉴定为原儿茶酸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的核磁共振鉴定将在另外的文章中报道。  相似文献   
4.
热回流和超声条件下不同溶剂对油茶粕多酚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佩云  钟海雁 《食品与机械》2016,32(4):172-175,186
研究探讨了热回流和超声辅助条件下甲醇、乙醇和丙酮对油茶粕多酚提取效果及抗氧活性的影响。热回流和超声辅助条件下,丙酮提取物的总酚含量分别为(1 444±2),(1 623±1)mg GAE/100g·油茶粕(DW),显著高于(P0.05)对应的甲醇、乙醇提取物。通过HPLC分析发现油茶粕提取物中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另外,热回流和超声辅助条件下丙酮提取物的ORAC分别为(358.4±16.9)和(370.6±42.1)μmol TE/g·油茶粕(DW),显著高于(P0.05)对应的甲醇、乙醇提取物。结果表明,丙酮在超声辅助条件下对油茶粕多酚的提取效果高于其他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牡丹籽油作为被立法明确的新资源食品,可应用于功能性食品、高级化妆品、医疗保健等行业;水酶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绿色"的油脂制备技术。文章综述牡丹籽及其油脂的基本成分,探讨水酶法制备牡丹籽油中的关键技术,提出粗酶提取、酶法破乳、固定化酶技术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两种常见的纳米材料表征手段对合成的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确认磁性石墨烯成功合成后,将其运用到茶油样品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分析前处理中,建立了茶油中5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分析方法。通过将磁性石墨烯在茶油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检测中的运用,分析时间和分析成本都相对减少,并且提高了对目标化合物的吸附效率和洗脱效率。结果显示:5种苯氧羧酸类农药在0.01~0.20 mg/kg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68;在0.02,0.05,0.10 mg/kg添加水平下,5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8.1%~95.0%,RSD为2.6%~7.3%,完全能够满足茶油中5种苯氧羧酸类农药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西新种香花油茶以及其他几种油茶的碘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测得14种样品的油脂酸价0.38~1.47 mg/g,过氧化值2.15~4.56mmol/kg,碘值79.39~85.86g/100g皂化值,187.97~196.37 mg/g,其中香花油茶的酸价(0.42 mg/g)和碘值(2.98mmol/kg)均达到一级茶油标准。测出13种甘三脂,脂肪酸含量为:油酸77%~85%,棕榈酸6%~11%,亚油酸3%~11%,硬脂酸2%~4%,亚麻酸0.5%~0.8%。通过统计学分析数据发现:香花油茶均能表现出较好的聚类,与其他物种油茶存在差异。因此香花油茶油脂的品质特征与比较油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油茶叶中的黄酮,优化其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以5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20(m︰V),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300W下提取2次,每次30min。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47.01 mg RE/g。油茶叶黄酮具有很强的DPPH·、ABTS+及·OH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15.12,21.15,410.00μg RE/mL。  相似文献   
9.
以南山茶籽为原料,利用溶剂提取法、液液分离、硅胶层析、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等手段提取分离得到了一个高纯度的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质谱和核磁鉴定该化合物为乙酰基黄酮苷类化合物山奈酚-3-O-[α-L-鼠李糖基-(1-3)-2,4-di-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运用H-H COSY、HSQC、HMBC和TOCSY等二维核磁共振(2D-NMR)技术对其~1 H和~(13) 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0.
油茶籽美拉德反应产物及其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加热时间与温度处理的油茶籽油,测定加热前后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时间、水分、褐变程度、色值以及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压榨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时间随加热时间延长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在加热前期(20min),氧化稳定时间上升最显著,在加热20 min时30,60,90,120,150℃下的氧化稳定时间分别比加热前增加2.10,4.46,4.93,5.20,6.17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油茶籽油中水分呈下降趋势,褐变程度加剧,颜色加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油茶籽油中的美拉德产物,发现加热前后油茶籽油中未检测到羟甲基糠醛;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丙酮醛的含量呈先增加后趋于降低,150℃加热20min时含量最多达到0.76μg/g,是加热前的3.35倍。在150℃加热60min时油茶籽油中开始检测出3-脱氧奥苏糖和乙二醛,含量分别为1.114,7.030μg/g。油茶籽油在150℃加热60min时产生美拉德产物最多且具有明显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5.27%;抗氧化活性系数为64.17%。说明美拉德反应后其产物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推测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油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产物可能是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和丙酮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