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70篇
  免费   3163篇
  国内免费   1887篇
电工技术   2244篇
综合类   2294篇
化学工业   2858篇
金属工艺   1633篇
机械仪表   1423篇
建筑科学   1699篇
矿业工程   780篇
能源动力   540篇
轻工业   2910篇
水利工程   736篇
石油天然气   842篇
武器工业   246篇
无线电   25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54篇
冶金工业   989篇
原子能技术   391篇
自动化技术   3537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1185篇
  2021年   1459篇
  2020年   1022篇
  2019年   788篇
  2018年   801篇
  2017年   858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1081篇
  2014年   1309篇
  2013年   1485篇
  2012年   1798篇
  2011年   1904篇
  2010年   1687篇
  2009年   1699篇
  2008年   1596篇
  2007年   1636篇
  2006年   1514篇
  2005年   1192篇
  2004年   953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人工智能与智慧海洋建设这条主线,论述人工智能、智慧海洋的概念,列举当前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与海洋科技在海洋观测方面融合的切入点,初步展现一种海洋技术与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路径,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向智慧海洋建设赋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反坦克导弹作为击毁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武器装备,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热电池作为反坦克导弹的能源系统,对导弹功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反坦克导弹用热电池快激活和瞬时高比功率技术,结合热电池电化学材料体系发展历史、现状,探讨了提升快激活能力,提高瞬时比功率输出能力的技术,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电力系统维护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应用智能算法的无人机电力巡检则为电力系统维护提供便捷。电力线提取是自主电力巡检以及保障飞行器低空飞行安全的关键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理论进行电力线提取是电力巡检的重要突破点。本文将深度学习方法用于电力线提取任务,结合电力线图像特点嵌入改进的图像输入策略和注意力模块,提出一种基于阶段注意力机制的电力线提取模型(SA-Unet)。本文提出的SA-Unet模型编码阶段采用阶段输入融合策略(Stage input fusion strategy, SIFS),充分利用图像的多尺度信息减少空间位置信息丢失。解码阶段通过嵌入阶段注意力模块(Stage attention module,SAM)聚焦电力线特征,从大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出高价值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背景的多场景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5.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锭子弹性管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减振弹性管对下锭胆的支承弹性和锭子高速运动下的稳定性等性能的最优匹配效率,依据减振弹性管的等效抗弯刚度及底部等效刚度系数公式,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构建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数学模型。首先,结合Isight优化软件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其近似模型,且使精度达到可接受水平,并以模型的关键结构参数弹性模量、螺距、槽宽、壁厚为设计变量,结合遗传算法对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图,确定出减振弹性管结构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案在保证减振弹性管弹性的同时,其底部振幅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
介绍广东平海发电厂2×1000MW机组辅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主干互联、区域成网”(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基础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天然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管道分支和气源增加,并且分布不集中、输送方向可变,使得输气方案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解决某些地域的供气紧张问题;但受现有站场和设备的限制,暂不能满足某些多线组合极限工况,使得“互联互通”的初衷难以全部实现。为了使得现有的各输气干线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满足更多的多线组合工况,在分析“互联互通”背景下M管网工况变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可以进行水力仿真和压气站方案制订的计算软件,并对3种极限工况下的不同输气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试算,进而基于试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网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经验证,软件计算误差满足要求;(2)在M管道某处增设压气站或在某些输气站场配置压缩机组;(3) M管网改进调整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多线组合极限工况,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输气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全国天然气管网早日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8.
Here, LiY(WO4)2 nanotubes are prepared via a feasible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This new anode material show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capacity loss of LiY(WO4)2 nanotubes is as low as 6.9% after 156 cycles, while bulk LiY(WO4)2 presents the capacity loss higher than 55.0%. Even after 600 long-life cycles, the capacity loss of the nanotubes is only 9%.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hollow structure with a rough surface and a porous morphology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online X-ray diffraction (XRD) method is firstly applied to understand the lithium ions insertion/extraction mechanism of LiY(WO4)2 nanotub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t is an asymmetrical two-phase reaction. A phase transformation from LiY(WO4)2 to Li3Y(WO4)2 can be obviously seen from the in situ XRD during discharge process. While Li2Y(WO4)2 appears as an intermediate phase with a reverse charge reaction. In addition, in situ XRD also demonstrates that LiY(WO4)2 nanotubes have surprised electrochemical reversibility. All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Y(WO4)2 nanotubes can be expected to be anode candidat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Bs).  相似文献   
9.
Machine Learning - We propose a set of highly scalable algorithms for the combinatorial data analysis problem of seriating similarity matrices. Seriation consists of finding a permutation of data...  相似文献   
10.
Loss of β-cell mass and function can lead to insufficient insulin levels and ultimately to hyperglyc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The mainstream treatment approach involves regulation of insulin levels; however, approaches intended to increase β-cell mass are less developed. Promoting β-cell proliferation with low-molecular-weight inhibitors of dual-specificity tyrosine-regulated kinase 1A (DYRK1A)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treat diabetes with oral therapies by restoring β-cell mass, insulin content and glycemic control. GNF4877, a potent dual inhibitor of DYRK1A and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 (GSK3β)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to induce primary human β-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Herein, we describe the lead optimization that lea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GNF4877 from an aminopyrazine hit identified in a phenotypic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campaign measuring β-cell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